電商購物節正在被稀釋

線上線下從來不是對立的消費場景

在疫情得到控制之後,線下消費迎來繁榮是必然的,多數互聯網企業都有一個共識,就是線下繁榮會使用戶活躍度降低,消費場景的碎片化在零售行業格外明顯,曾經的小商販也面對過電商行業的衝擊,但是多少零售商已經選擇擁抱互聯網。線上消費和線下消費已經實現共榮。從這個角度來看,從線上消費涌入線下門店的現象將會越來越多。

激發線下門店的商業潛能已經成爲大多數品牌的共識。以手機行業爲例,榮耀自從與華爲分手之後,今年推出的手機並不是主打線上的旗艦機型。而是對標OV的線下賣場的機型。依賴經銷商渠道重塑品牌價值,這本不是一條捷徑,但是相比充滿噱頭的互聯網營銷要更容易被用戶接受。相比之下,618的發起者京東也是依賴自建物流,打造線下服務口碑起家的。618線下市場的活躍度將爲電商行業帶來跟高的附加值。

未雨綢繆式電商購物節

手機、家電、辦公用品、家裝等等細分市場都有所謂的淡季和旺季,618和雙十一的誕生。年中的618之所以提前半個月籌備很大程度上是給各個行業備貨和緩衝的,時間拉得越長,線下需求就有更多的可能集中到線上來消費。有時候,互聯網企業要的是漂亮的數據,具體的營銷方式是各個品牌策劃的事情,電商平臺本質上並沒有參與營銷。

通過電商購物節去探索下沉市場纔是大部分電商平臺的內心戲,線下零售商與電商平臺的博弈更加複雜,未來誰能把線下線上的營銷結合的好,誰纔是電商行業的最大贏家。電商平臺給線下零售商增加收入只是第一步,擴充渠道,提供合作營銷和打造品牌等等方式都大有可爲,當然,這只是泛泛而談,中國零售行業的複雜程度可想而知,讓一個或兩個電商平臺在所有行業做精細化運營恐怕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事。

結束語:粗暴的補貼方式和消費者薅羊毛的心理基本上已經成爲歷史,電商購物節的感知度降低,是因爲電商平臺正在重塑自己的角色,電商企業正從營銷的主導者變爲參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