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魚可預測地震發生?氣象署:未經科學證實

氣象署在臉書說明,坊間關於「地震魚」或「地震雲」等預測地震發生的自然現象,其實都未經科學證實;在進行地震風險評估時,應該信賴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而非神秘的傳說。

中央氣象署在臉書「報地震-中央氣象署」表示,許多人都聽說過動物能在地震發生之前感應,做出與平時不同的反應,或是認爲某些自然現象發生後,就會有地震發生;但目前類似的謠言都未經科學證實。

氣象署舉例,有人相信,在地震發生之前,海中的魚類會出現異常行爲,甚至聲稱能透過捕捉所謂的「地震魚」來預測地震;坊間常說的地震魚通常是指皇帶魚或是石川氏粗鰭魚,由於牠們常常在大地震前後出沒,因此纔有「地震魚」的稱號。

然而,科學研究顯示,魚類的行爲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海洋溫度、水質、餵食習慣等,但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能表明魚類行爲與地震之間的直接因果關係。

另外,氣象署提到,有些人認爲地震發生前可以看到所謂的「地震雲」,也就是高積雲。高積雲屬於一種中雲族,雲小,可清楚辨別出輪廓,雲狀可以是扁圓形、瓦片狀等,且以波浪形排列,就像是天空中有滿滿的棉花糖一樣。

只可惜,大氣現象十分複雜,雲的形狀和變化可能受到多種氣象條件影響,目前科學家並未確定地震和特定雲型之間存在直接關聯,因此單純依靠雲來預測地震是不可靠的。

氣象署指出,科學研究表明,真正的地震前兆往往發生在地震前短時間內、地球內部發生的微小變化。地震前兆可能包括各種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學的變化,例如地震活動數量變化、地殼的微小變形以及地球磁場的異常變化等。這些現象通常需要非常精密的科學儀器才能檢測到,不是透過觀察自然界就能發現的常見現象。

氣象署強調,地震的預測和監測是一門複雜而精密的科學,依賴傳統的迷思或謠言可能導致誤判和誤報。因此,在進行地震風險評估時,應該信賴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而非神秘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