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

第三屆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以“音樂·人·可持續”三大關鍵詞,將於2023年12月5日至12月8日在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音樂研究中心及思明電影院舉行。

本屆展映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中國音樂高等藝術研究院、上海音樂學院亞歐音樂研究中心、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音樂研究中心、廈門市音樂學校(廈門大學附屬音樂學校)、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共同承辦,中國民族博物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影視與影視人類學專委會、長三角區域音樂教育與藝術產業發展聯盟協辦。

自上世紀初葉,民族誌電影已成爲學術研究和傳統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民族誌紀錄片在英、法、澳、俄、美等國的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專家倡導下取得發展,成爲民族誌田野調查的有效手段迅速向世界各國傳播。

與民族誌電影結合的音樂影像志是音樂行爲及過程保存、表述和研究的現代學術手段。運用音樂影像志方法,能夠更緊密地關聯音樂產生的文化語境,以便更深刻地理解音樂;是音樂學以及藝術學發展的重要環節和音樂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重要路徑。

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CMEFF)創立於2019年,採用雙年展形式呈現,聚焦中國與華語地區的傳統音樂遺產、音樂表演與當代音樂生活,系中國第一個以音樂爲對象的紀實類影展。至今在上海大劇院、廈門鼓浪嶼成功舉辦兩屆,並於臺北、花蓮巡展,展映影片共60餘部。

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旨在促進影像與音樂兩個藝術門類的結合,“在民族音樂學(或稱音樂人類學)的視野下,通過影音手段,持續展示、思考、推廣華語世界中各種音樂類型,並在這個過程中,探索音樂的多重面向,”策展人程俏俏表示,“電影作爲一種強大的媒體形式,能夠將音樂的美妙之處傳達給觀衆,並通過對音樂實踐視覺化的觀察,探討音樂作爲人類行爲中獨特且不可或缺的存在。”

每兩年一次的華語音樂影像志展映在今年迎來自己的第三個生日,除金、銀、銅獎外,新設有包括最佳音樂學術探索、社區影像、聲景、音樂教學影像等10個特別獎項,以此鼓勵創作者在相關領域的更多建樹。本屆組委會共收到參評影片51部,現場將展映23部晉級終評的作品,最終獲獎影片將於12月8日在頒獎典禮中公佈。

此次展映影片內容豐富,縱覽其內容,彷彿置身一個“時代廣場”。從樂器的製作與改革、傳統音樂在當代面臨的挑戰,到音樂人的追索旅途、歷史事件回溯、民族音樂學者深耕田野的經歷等,不僅是一場音樂影像的盛宴,更是一個引人思考、面對社會問題的機會。

【展映設有11個單元】

藏地密碼:《不止於戲》《藏鄉民謠》

土家族文化堅守:《孝當大事》《此生一戲》

侗苗音詩:《苗族賈理》《最後的古歌》《說春》

都市時代:《人生就是折騰》《廣場上的舞蹈》

生命與信仰皆在路上:《鄉音:行走的戲班》《西行樂跡》

彩雲之南:《司崗裡:佤山迴響》《牡帕密帕-李扎倮》

月琴的平行時空:《弦·音》《碗碗腔月琴》

一“笛”貫絲路:《執此一生簫》《回聲》

壯人傳承:《夜班老師》《源》

歌聲徹山巒:《我的父輩是“嗓嘎”》《山語》

音樂檔案:《牽亡歌陣》《藏族舞蹈典藏》

除影院展映外,本次活動在上海音樂學院鼓浪嶼音樂研究中心同步設有第一、二屆華語音樂影像志以及學科研討會等相關學術活動的回顧展覽。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檔案”主題下的兩部極具學術價值的田野實錄作品《牽亡歌陣》《藏族舞蹈典藏》也將置於展覽中呈現。島上展覽與陸地上的展映彼此迴應。

來源:智慧海都APP

經常有小夥伴在後臺說

爲什麼最近收不到

我們的推文了

那是因爲微信改了推送機制

如果不星標很難看到我

所以一定要記得星標

一旦錯過,我們就失聯了

你知道,我不想錯過你

希望你也不會錯過我

一種“新型不孝”正在蔓延,很多父母渾然不知,還逢人就炫耀子女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