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政策雙刃劍 別讓賭鬼喝免費酒

十九日央行總裁楊金龍在記者會上強調,銀行房貸集中度高達卅七點五%,臨近卅七點九%的歷史新高。銀行法規定,銀行辦理不動產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額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加總的卅%上限。據央行統計,在卅九家本國銀行中,已有十三家大型銀行已接近滿水位,明示房地產炒作泡沫化嚴重,基本上就是導致楊總裁異常不滿的原因之一。

消費者對近年來房地價格飆漲相當有感且不滿,內政部統計平均住宅價格,從民國八十九年到一一二年間已上漲了約二點七倍,若干都會地區更是炒漲得離譜。雖然住宅價格上漲不全是中央銀行的責任,財政部荒腔走板的撒錢補貼和不當的資本利得課稅政策,再加上新冠疫情期間的原物料上漲也都是導火線,但這廿多年來正是央行長期採取低利政策(擴張貨幣政策,俗稱印鈔票政策)的年頭。

自前任彭淮南總裁在民國八十七年上任至九十二年間,快速引導基準放款利率從約七點七%下降到約三點四%,之後一直維持低檔至一○七年的約二點六%。雖然楊金龍總裁同年接任後略有調升,至今也只是調升至約三點一%。實際上到今天,消費者實質利率依然是負的,長期來導致消費者一直忍受不公平的實質財產損失。反之,銀行平均存放款利差一直保持約二%左右;不管景氣如何變化,銀行房地產放款一直有利可圖,故明知投機客在借低利貸款炒房,也不會自我節制房地產放款業務。

央行長期採取低利政策對市場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好處之一是廠商的資金借貸成本降低,能刺激生產和成長;最大的壞處就是鈔票滿天飛追逐相對穩定的實質商品與勞務數量,導致物價上漲。其中,得好處的是生產者;痛苦的卻是消費者。接着就是資產泡沫化。消費者因長期處於存款無利可圖、實質虧損的狀態,只好冒險尋求其他風險高但利潤也高的投資管道。移轉資金或再借錢來炒作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圖利,變成誘人的選項。只要報酬高,一窩蜂的炒房、炒股就推升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此時,若有不當的房地財政補貼和減稅政策,就像提供賭鬼喝免費酒,賭上一把心態就更加亢奮。

然而房地產供給對價格的彈性反應極小,只要需求被政策刺激增加,價格就一定大幅上漲,且幾乎可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資產市場風險如夏日干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這種房地產泡沫化早有前車之鑑,遠者如美、日房地產泡沫化,近者如中國房地產泡沫化。其下場將會嚴重打擊經濟發展並大幅提升貧富不均水準。

貨幣政策有如經濟發展蛋糕的基底,基底壞了,塗再多的奶油泡沫也是白費工夫。如果央行不能認知真實市場的狀況,還放任低利貨幣政策,暫時性的打房手段(量管制)能有多大的效果?還不如正本清源維持適當的利率(價管制)有效。畢竟大幅提升投機客的炒作成本纔是正本清源的做法。總之,價量管制兩種手段缺一不可,執政者當以追求消費者的最大幸福纔是爲政者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