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試題】高考命題趨勢與地理課堂教學、教材裡的高考真題素材(第1期)

知名地理科普平臺

專業地理備考諮詢

每日更新堅持11年

地理知識最全彙總

1、高考命題的邏輯主線

無價值,不入題;無情境,不成題;無思維,不命題;無任務,不立意。地理高考試題重視創設新情境、新知識、新問題。避開教材及模擬卷材料,考題靈活。高考地理主要考查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因此,地理課堂教學要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表達。

2、關注地理學科的關鍵能力與核心思維。

例如,以地理學科的核心思維之一平衡思維爲例,平衡思維的運用舉例如下:

教學應從衝淤平衡原理的角度出發來講課,讓學生抓住衝淤平衡的關鍵是挾沙力的大小,再展開說明影響挾沙力大小的因素,學生理解了衝淤平衡原理後,遇到同類問題就能舉一反三,分析泥沙沖刷與淤積的情況,進而分析海岸線、河(湖)岸線、河牀深淺的變化等。

3.關注試題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課堂教學應提供給學生開放式問題,讓學生回答問題的思維過程可見,形成學習結果;使用結構化的評價方案,通過對學習結果的分層來判斷學生思維發展狀態。應着力培養地理能力和素養,比如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考查學生敏銳發覺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學生進行新穎的推測和設想並周密論證的能力,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擺脫思維定勢的束縛,勇於大膽創新。

4.關於跨學科主題學習的思考

跨學科應更加關注多學科思維的融合與應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探索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

一要加強學習:明白跨學科主題學習的要義、特徵和實施要領。

二要適宜適度: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認知水平,適量開展學習活動。

三要不斷創新:教材活動的改造創新與因地因校因生自主設計創新。

四要素養引領:達到課程協同育人,知識深層理解,素養不斷提升。

5.基於現狀,構建“基於真實情境、充滿思維活動”的課堂

基於當前教與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高中地理教學應該構建“基於真實情境、充滿思維活動”的課堂,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學會構建思維,學會邏輯表達。例如,真實情境方面,雨後校園中的操場、微信登錄界面、旅行中的見聞、社會新聞等,都可以作爲真實情境引入課堂。思維活動方面,要強化同類問題的思維構建。例如,從微信登錄界面可以推斷出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進而構建圍繞“氣壓帶風帶移動”這一問題的思維鏈條,如下圖:

6、構建思維課堂的理論框架

A.在系統思想和尺度思想統率下構建地理思維

地理思維是一種全時空、多維度、系統化認識世界的方法,是人們根據思維的共同規律,認識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質,揭示其內部聯繫,達到對地理事物規律性認識的過程。

B.構建地理思維課堂

地理思維課堂的構建以創設問題情境爲開端,以問題爲線索,營造一個利於學生分享觀點(主張)的課堂氛圍,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選擇最好或最具創意的問題解決方案,圍繞問題的解決以促進學生思維的良性發展。

高中地理新教材推行幾年了

想必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會發現

其中書本上的教學情境素材

竟然是歷年的高考真題

常說高考是平時教學的指揮棒

那麼,基於高考真題的教學情境

我們應該認真去研究、備課、上課及反思

這樣我們的教學水平才能夠有一步提升!

接下來,小匠給大家梳理一下這些真題案例

(人教版、魯教版、湘教版、中圖版、中華中圖版)

第一期

人教版【渤海灣海冰】

【2015年全國卷】

海冰含鹽量接近淡水,適當處理後可作爲淡水資源。圖示意渤海及附近區域年平均氣溫≤-4℃日數的分佈。據此完成7~9題。

7.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8.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單位面積海冰資源最豐富的是

A. 葫蘆島

B. 秦皇島

C. 大連

D. 煙臺

9.推測目前沒有大規模開採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C

A. 資源量不足 B. 破壞環境

C. 成本過高

D. 市場需求不足

人教版【科隆羣島】

【2014年全國卷Ⅱ】

圖3示意科隆羣島(加拉帕戈斯羣島)的地理位置。讀圖3,完成問題。

8.科隆羣島特有動物種屬比例較大。形成這一現象的地理條件是該羣島

A.地處赤道附近

B.遠離大陸

C.構造運動強烈

D.地形複雜

9.科隆羣島是耐寒的企鵝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園,主要因爲該羣島

A. 氣溫日較差大

B. 處在動物遷徙路線上

C. 地處熱帶但受寒流影響

D. 氣候垂直差異明顯 地理圖文綜合整理

人教版【丹娘沙丘】

【2013年福建文綜9~10題】

圖4爲雅魯藏布江中游寬谷的爬升沙丘,讀圖完成9~10題。

1、該沙丘位於

A. 沖積扇

B. 洪積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灘

2、正確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溼潤地區的沙漠往往稱作“天漠”,也有“飛來的沙漠”之稱,丹娘沙丘使是其中之一。上右圖爲某地區等高線圖,該地區4~9月份降雨豐富,佔全年八九成,10月~次年3月氣候乾旱,多大風天氣,大風經過江面容易形成渦旋上升氣流。河谷階地和沙洲上植被稀少。人們生產活動以放牧、種植和林業爲主,生活能源來自薪柴。

(1)分析圖示河谷冬春風沙活動的沙源。(2)簡要說明丹娘沙丘形成的過程。(8分)

(3)試描述速雅魯藏布江該河段的水文特徵。(6分)

(4)判斷圖中公路由於人類活動可能誘發的地質災害並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6分)

參考答案:

(1)濫砍、濫伐、濫牧導致區域水土流失,泥沙匯入河谷.河道泥沙淤積,形成沙洲和河漫灘.冬春季節,河流水位低,河灘和沙洲裸露。

(2)每年冬春季節(10月-次年3月),氣候乾旱,多大風( 2分),大風經過地區植被稀少,加上經過江面,受阻擋較少,形成渦旋上升氣流(2分),氣流攜帶沙洲和河灘上的沙粒(2分),受江邊山地地形阻擋,風速減緩,沙粒堆積于山坡日積月累形成沙丘(2分)。

(3)流量較大;河流水位季節變化大;水流平緩;含沙量較大。(任答三點給6分)

(4)滑坡或泥石流(2分)。措施:退耕還林,還草,保護坡地植被(2分);調整區域生活能源使用結構(2分);限牧、禁止亂砍濫伐(2分)。

人教版【東亞、東南亞產業轉移目的地變化】

【2016年全國卷2】

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家電企業將組裝工廠向其國外轉移。圖1示意日資家電組裝工廠轉移目的地隨時間的變化。據此完成3—5題。

3. 影響日資家電組裝工廠不斷轉移的主要因素是

A. 市場規模

B. 勞動力成本

C. 原材料成本

D. 技術水平

4. 20世紀90年代末,越南對日資家電組裝工廠的投資吸引力已超過中國,但其日資家電組裝工廠數量卻遠少於中國,主要原因是中國

A. 市場規模大

B. 技術水平高

C. 勞動力素質高

D. 基礎設施水平高

5. 在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背景下,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戰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資迴歸

B.進口越南產品,替代國內生產

C.擴大生產規模,保持價格優勢

D.加強技術研發,培育競爭優勢

【答案及解析】

3.B 家電組裝工廠屬於勞動力導向型工業,其佈局需要豐富廉價的勞動力。一開始轉移到韓國,隨着韓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勞動力價格提高,逐漸失去了廉價勞動力的優勢,進而轉移到馬來西亞,以此類推,家電組裝廠在空間上不斷轉移,以此不斷追求廉價勞動力的區位條件,故選B。

4.A 20世紀90年代末,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相對越南經濟發展水平更高,同時中國人口衆多,民衆對家電的需求量大,市場規模大,在中國的家電組裝工廠可以直接組裝的家電可以直接在中國銷售,還能避開貿易壁壘,降低運費。而技術水平高、勞動力水平高、基礎設施水平高對勞動力導向型企業影響不大。故選A。

5.D在日資家電組裝工廠向越南等國家轉移的背景下,中國此時的經濟也得到了很大提高,逐步由引進來先走出去改變,而走出去的基礎是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所以要實現中國家電產業的發展,就必須加強技術研發,培養競爭優勢。故選D。

人教版【憑祥傢俱】

【2012年全國高考】

36.(2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紅木傢俱廣受人們喜愛。目前,我國紅木原材主要依賴進口。越南是紅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國。近年來,越南規定紅木原材需經初加工方可出口。憑祥(位置見下圖)是我國紅木傢俱加工基地之一,近年與傢俱生產相關的企業開始在憑祥集聚。

(1)說明越南限制紅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憑祥成爲我國紅木傢俱加工基地的區位優勢。(10分)

(3)說明與傢俱生產相關的企業在憑祥集聚的原因。(6分)

【參考答案及解析】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保護紅木(森林)資源。解析:由於紅木傢俱廣受人們喜愛,對紅木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過去越南大量直接出口紅木,匠心地理整理一方面獲得的經濟、社會效益比較低;另一方面紅木大量被砍伐,出現嚴重的生態問題。因此,要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越南採取了限制紅木原材出口政策。

(2)(地處邊境)接近原料(紅木)產地;(我國)市場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鐵路經過)交通便捷;(作爲邊境地區的較大城市)基礎設施較完善。解析:憑祥成爲我國紅木傢俱加工基地的區位優勢考查的是工業的區位因素,從地水原動歷,市勞交政技等方面考慮。

(3)接近傢俱廠(客戶),節省運輸費用;利於企業間人員與信息的交流,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生產成本。匠心地理整理解析:可從工業聯繫——產品聯繫、空間聯繫、信息聯繫的角度分析工業集聚在一起的原因,匠心地理整理,主要是降低運費、共用基礎設施、加強企業的信息交流與協作,最終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獲得規模效益。

人教版【青藏高原熱棒】

【2015年全國卷②】

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多年凍土分爲上下兩層,上層爲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的活動層,下層爲多年凍結層。我國的多年凍土主要分佈於東北高緯地區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區。東北高緯地區多年凍土南界的年平均氣溫在-1~1℃,青藏高原多年凍土下界的年平均氣溫約-3.5~-2℃。

由我國自行設計、建設的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成功穿越了約550千米的連續多年凍土區,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凍土地區的最長鐵路。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反覆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會危及鐵路路基。青藏鐵路建設者創造性地提出了“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的新思路,採用了熱棒新技術等措施。圖a示意青藏鐵路格拉段及沿線年平均氣溫的分佈,其中西大灘至安多爲連續多年凍土分佈區。圖b爲青藏鐵路路基兩側的熱棒照片及其散熱工作原理示意圖。熱棒地上部分爲冷凝段,地下部分爲蒸發段,當冷凝段溫度低於蒸發段溫度時,蒸發段液態物質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卻成液態,回到蒸發段,循環反覆。

(注:37題爲原試卷題號)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比東北高緯度地區低的原因。(8分)

(2)圖a所示甲地比五道樑路基更不穩定,請說明原因。(8分)

(3)根據熱棒的工作原理,判斷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冬季或夏季),簡述判斷依據;分析熱棒傾斜設置(圖b)的原因。(8分)

(1)參考答案: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東北高緯地區年平均氣溫低於-1℃~1℃,可以形成多年凍土。)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小,當年平均氣溫同爲-1℃~1℃時,冬季氣溫高,凍結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凍土。

解析:凍土有夏季全部融化、夏季上層融化、全年不融化等情況,題目中說的多年凍土是夏季上層融化的情況。第一個關鍵詞是多年凍土,對應的是夏季上層會融化。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更低,匠心地理整理,換句話說,就是青藏高原爲什麼更容易形成上下層都融化的凍土,而不是多年凍土,情況可能是凍結厚度比較薄,凍結層在夏季全部融合,不能形成多年凍土,所以可以推出青藏高原緯度低,海拔高,太陽輻射強。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凍土的年平均氣溫更低,注意是年均溫,這是第二個關鍵詞,年均溫是一年12個月均溫的平均值。而青藏高原氣溫年較差小,冬季氣溫較高,夏季氣溫較低,當年平均氣溫同爲-1℃~1℃時,相比較而言冬季氣溫高,凍土厚度薄。

(2)參考答案:甲地年平均氣溫更接近0℃,受氣溫變化的影響,活動層更頻繁地凍融,(凍結時體積膨脹,融化時體積收縮,)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氣溫高於五道樑,夏季活動層厚度較大,冬季有時不能完全凍結,影響路基穩定性。

解析:材料中明確描述多年凍土的活動層反覆凍融及冬季不完全凍結,會危及鐵路路基,那麼甲地比五道樑路基更不穩定,匠心地理整理,也就從活動層反覆凍融和冬季不完全凍結兩個角度思考。從圖中可以看到甲地的年均溫接近0度,受氣溫影響,活動層反覆凍融更強烈,冬季存在不完全凍結的情況,從而影響路基穩定。

(3)參考答案:冬季。依據:冬季氣溫低於地溫,熱棒蒸發段吸收凍土熱量,(將液態物質汽化上升,與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觸,凝結,釋放出潛熱,)將凍土層中的熱量傳送至地上(大氣)。熱棒傾斜設置的原因:使棒體能深入鐵軌正下方,保護鐵軌下的路基(多年凍土)。

解析:熱棒技術的原理爲“主動降溫、冷卻路基、保護凍土”,也就是熱棒是給路基降溫的,把路基中的熱量散到大氣中去。熱棒地上部分爲冷凝段,地下部分爲蒸發段,當冷凝段溫度低於蒸發段溫度時,蒸發段液態物質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卻成液態,回到蒸發段,循環反覆,也就是熱棒散熱時間爲地溫高於氣溫的時間,青藏高原冬季地溫高於氣溫,匠心地理整理,夏季氣溫高於地溫,所以熱棒散熱的工作季節爲冬季。(解釋下青藏高原氣溫與地溫的關係:地面爲大氣的直接熱源,所以正常情況下就是地溫高於氣溫,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氣稀薄,大氣保溫作用弱,所以地面輻射大量散逸於大氣中,夏季青藏高原太陽高度角較大,太陽輻射強,大氣除接受地面輻射外,還有接受一部分波長較長的太陽輻射,導致氣溫相對較高,氣溫高於地溫,夏季在青藏高原的感受是頭上火辣辣,腳上涼嗖嗖!)熱棒傾斜設置是爲了可以深入鐵軌正下方,散熱降溫作用更明顯。

人教版【天山鐵路】

【2014年全國卷1,4~6】

20世紀50年代,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我國修建了蘭新鐵路。蘭新鐵路在新疆吐魯番附近的線路如圖2所示。讀圖,完成4~6題。

4. 推測外國專家在圖示區域鐵路選線時考慮的主導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 後來,我國專家認爲,蘭新鐵路在該區域的選線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線路過長

B.距城鎮過遠

C.易受洪水威脅

D.工程量過大

6. 50多年來,蘭新鐵路並沒有改變該區域城鎮的分佈,是因爲該區域的城鎮分佈受控於

A.地形分佈

B.綠洲分佈

C.河流分佈

D.沙漠分佈

答案:4.D 5.B 6.B

解析:第4題,外國專家所選鐵路線路位於天山山麓地帶,地勢平坦,修建難度小,成本低,考慮的主導因素爲地形。第5題,蘭新鐵路在該區域線路比較平直,線路較短;鐵路經過地區地形平坦、工程量小;距離城鎮過遠,客貨運輸不便,故選線不合理。第6題,吐魯番地區深居內陸,氣候乾旱,人口與城鎮主要分佈在水分條件較好的綠洲地區。

人教版【雨水花園】

【2015年全國①卷】

雨水花園是一種模仿自然界雨水彙集、滲漏而建設的淺凹綠地,主要用於匯聚並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並通過植物及各填充層的綜合作用使滲漏的雨水得到淨化。淨化後的雨水不僅可以補給地下水,也可以作爲城市景觀用水、廁所用水等。下圖示意雨水花園結構。據此完成1-3題。

(注:1-3題爲原試卷題號)

1.鋪設樹皮覆蓋層的主要目的是

A.爲植物提供養分

B.控制雨水滲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2.對下滲雨水淨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層是

A.樹皮覆蓋層和種植土層

B.種植土層和砂層

C.砂層和礫石層

D.樹皮覆蓋層和礫石層

3.雨水花園的核心功能是

A.提供園林觀賞景觀

B.保護生物多樣性

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調節局地小氣候

人教版【長三角城市羣】

【2020年海南卷】

下圖所示地區城鎮化進程是我國的一個縮影。改革開放以來,該地區大量鄉村人口進城務工、經商等,逐漸融入城鎮生活。農業轉移人口的城鎮化是推進城鎮化建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措施。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新的發展理念,着力推動8000餘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爲城鎮居民。據此完成下面三題。

1. 該地區城鎮化的特點是

A. 多極化發展,不同等級城市同步擴張

B. 一極多核,大中小城市數量增多

C. 多核心發展,高等級城市迅速擴張

D. 多極多核,城鎮分散發展

2. 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相比,該地區城鎮能夠吸納較多農業轉移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A. 城鎮建設更加有序

B. 地域文化特色更濃厚

C. 對外開放程度更高

D. 農業機械化水平更高

3. 新時代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強基本農田建設

②提高教育經費比重,擴大城鎮教育規模

③城鄉統籌,加強就業培訓

④提高城市落戶門檻,加強戶籍管理

⑤大力發展中小城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③④⑤

人教版【美國本土人口遷移】

【2019年海南卷】

圖2分別示意1995年、2010年美國本土人口遷移。據此完成4-6題。

4、1995 年美國本土人口淨流入的地區是

A.東北部

B.南部

C.中西部

D.西部

5、與 1995 年相比,2010 年美國本土人口

A.數量減少

B.向中西部大量回流

C.遷移規模變小

D.淨流入的地區減少

6、影響美國本土人口遷移變化的主導因素可能是

A.經濟

B.交通

C.文化

D.教育

4. B 人口淨流入爲遷入人口大於遷出人口,根據左圖1995年人口遷移數量可以判斷南部爲人口淨流入區。

5. C 根據圖示可以判斷,美國本土人口遷移規模減小(箭頭總體變小);該圖表示的爲本土人口遷移,也即內部人口遷移,不改變整個國家的人口數量,而且根據實際常識,美國經濟發達,會吸引大量外來人口進入,實際人口數量是增加的;向中西部遷入的人口規模是減小的;1995年淨流入地區爲南部,2010年南部和西部都是淨流入區,數量增加了。

6. A 經濟因素是現代人口遷移最主要的遷移原因,隨着美國東北部老工業基地的衰弱,以及南部、西部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人口大量遷往南部、西部“陽光地帶”。

人教版【新加坡水資源問題】

【2011年全國卷】

36.依據圖文資料及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各題。(28分)

某島國人口約500萬(2009年),經濟發達,淡水資源嚴重不足。該國國土面積約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島面積約540平方千米,地形單調,平均海拔不足15米,島上河流最長不足16千米。圖6示意該國主島及其附近地區,圖7爲對應的氣候資料。

(1)簡述該國氣候特徵,並分析該國淡水資源嚴重不足的主要原因。(10分)

(2)圖8爲圖6中M水壩的景觀。水壩能阻擋海水涌入,並通過其閘門調控河流入海流量。說明建壩前後壩內水域水的鹹淡變化及其原因。(12分)

(3)除建水壩外,請你爲該國再提出一種解決淡水資源短缺的辦法,並說明理由。(6分)

【答案】(1)(10分)

氣候特徵:終年高溫多雨。

主要原因:國土面積小,地勢低平,四周環海,陸地上儲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條件差(河流短小);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生活、生產對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水壩修建以前,水偏鹹。原因:河流水流平緩,海潮(頂託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水壩修建後,水逐漸變淡(改善)。原因:攔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通過閘門調控蓄水和排水,逐漸使偏鹹的水換成淡水。

(3)(6分)

①從鄰國(馬來西亞)購買淡水。鄰國(馬來西亞)面積較大,高溫多雨,有較多淡水。兩國之間的海峽狹窄,輸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該國經濟比較發達,四周環海,可選適當地點,建海水淡化廠,生產淡水。

③廢水(污水)回收利用。該國經濟發達,人口密度大,生活、生產廢水(污水)產生量大。

人教版【黃土高原淤地壩】

【2020年全國卷1】

治溝造地是陝西省延安市對黃土高原的丘陵溝壑區,在傳統打壩淤地的基礎上,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新農村發展爲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實現了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圖1)。據此完成 1~3 題。

1.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更加關注

A.增加耕地面積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環境

D.提高作物產量

2.治溝造地對當地生產條件的改善主要體現在

A.優化農業結構

B.方便田間耕作

C.健全公共服務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測開展治溝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緊張 ②生態環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農業生產精耕細作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人教版【景德鎮陶瓷】

【2016年全國卷①】

我國是世界聞名的陶瓷古國,明清時期,“瓷都”景德鎮是全國的瓷業中心,產品遠銷海內外,20世紀80年代初,廣東省佛山市率先引進國外現代化陶瓷生產線,逐步發展成爲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產區被劃入中心城區範圍,陶瓷產業向景德鎮等陶瓷產地轉移。據此完成1—3題。

1.與景德鎮相比,20世紀80年代佛山瓷業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場廣闊

B.原材料充足

C.勞動力素質高

D.國家政策傾斜

2.促使佛山陶瓷產業向外轉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產業結構調整

B.原產料枯竭

C.市場需求減小

D. 企業競爭加劇

3.景德鎮吸引佛山陶瓷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是

A.資金充足

B.勞動力成本低

C.產業基礎好

D.交通運輸便捷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衆號——圖文地理

注:本文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應公衆號命名規則要求,原譚老師地理工作室更名爲地理圖文,譚老師講地理更名爲圖文地理,更多備考資源請點擊閱讀原文。

每日萬餘閱讀總量

關注搜索地理詞語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點贊分享在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