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漢語橋”用中文譜寫人類命運共同體和諧樂章

一橋連世界,五洲共中文。9月2日,第二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決賽暨頒獎儀式在福建平潭舉行,產生全球總冠軍、五大洲冠軍等獎項,來自比利時的選手何傑明贏得全球總冠軍。相比以往,本屆大賽有着三大突出特徵:共築“漢語橋”朋友圈,展現福建特色文化,提升國際傳播實效。這場一年一度的中文盛會,再次成爲促進中外人文交流,深化文明互鑑、加強世界連接的橋樑。

圖片來源:漢語橋

廣邀外國友人來華

共築“漢語橋”朋友圈

“漢語橋”系列中文比賽是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主辦的大型國際中文賽事,自2002年首次舉辦以來,已累計吸引160多個國家和地區160多萬名青少年參加海外預賽,每年全球觀衆達上億人次,被譽爲全球中文“奧林匹克”。

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再次以影響廣泛的賽事規模吸引了世界的關注。本屆比賽在全球138個國家、161個賽區舉辦海外預賽,約5.5萬名大學生參賽,最終來自全世界133個國家和地區的147名選手、122名觀摩選手應邀來華參加、觀摩全球決賽。

圖片來源:漢語橋

全球決賽於8月15日開始在北京和福建舉行,經過三場過橋賽、六場過橋體驗賽以及30進5晉級賽等層層選拔,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阿茹江、埃及的茉莉、委內瑞拉的安黎樺、比利時的何傑明、新西蘭的王小帥成爲五大洲的洲冠軍並登上全球總決賽的舞臺。

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全球總冠軍何傑明

圖片來源:漢語橋

在選手們傾情唱響的《漢語橋》歌聲中,總決賽拉開了帷幕。總決賽共分爲四輪,注重講故事、講情懷,用創新的傳播內容和敘事方式,策劃“有溫度”“有故事”的題目。在選手流利的中文表達中,可以看到他們對中國懷有的深厚情感,以及“Z世代”青年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對“天下一家”主題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情感共鳴。

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語言之一,“漢語橋”緣起於語言,但超越語言;誕生於中國,也聯通着世界。本次大賽有着更突出的文化交流屬性,邀請往屆冠軍講述通過“漢語橋”與中國結緣、續緣的故事,傳遞“漢語爲橋,天下一家”的溫暖情懷。

“漢語橋”往屆參賽選手安柏然

圖片來源:漢語橋

在福建寧德下黨鄉舉行的音樂會上,“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的往屆參賽選手安柏然多年後首次迴歸“漢語橋”。他也已從一位“聽不懂評委說話”的外國選手,變成了寫遍中國故事的“網紅媒體人”,爲選手們送上了關心和鼓勵。第十三屆“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全球總冠軍施茉莉,也在總決賽現場以演唱《送別》的形式爲選手出題。十年前,茉莉從巴西到中國,用中文編織自己的夢想;十年間,她往返巴中兩地爲文化交流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成爲了增進中外友誼的友好使者。

圖片來源:漢語橋

最後,大賽邀請所有來華參賽選手共同製作《我的“福”氣之旅》電子書,並在總決賽上發佈。電子書中記錄着選手們在文化體驗行程中的回憶與收穫,令在場觀衆感動不已。本屆“漢語橋”更好地發揮出“聯通中外、溝通世界”的作用,通過幫助海外朋友瞭解中華文明、體驗中國文化,在彰顯中國文化自信、促進世界文明對話等方面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

以“福氣之旅”展現福建特色文化

今年,“漢語橋”世界大學生中文比賽首次落地福建,成爲福建深化民間外交、打造文旅流量、推廣“福”文化和“閩人智慧”的新平臺。大賽別出心裁地以“天下一家”爲主題,以“福滿天下”爲特色主線,帶領選手開啓一段“福氣之旅”。

圖片來源:漢語橋

自8月15日起,選手們在北京、福建展開21天文化體驗和中文比賽。根據福建地域特色,設計的“福滿天下”特色主線,一方面與“漢語橋”的名稱交相呼應。選手們陸續參訪下黨鸞峰橋、泉州洛陽橋、泉州灣和湄洲灣跨海大橋、平潭海峽公鐵大橋等,在多地開展了“一眼千年”過橋體驗賽。

其中泉州洛陽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跨海樑式石橋,也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帶隊老師的介紹下,選手們瞭解了洛陽橋的三大建造技藝,北宋“造橋家”蔡襄的生平事蹟以及他與洛陽橋的深厚淵源。在福州,選手們乘坐“閩江之戀”號遊輪夜遊,經過承載着福州的記憶與夢想,解放大橋、閩江大橋、鰲峰大橋,直至鼓山大橋,瞭解這座城市的發展脈絡。

圖片來源:漢語橋

另一方面,福氣之旅也將福建的“福”文化內涵蘊含其中。朱子文化、茶文化、海絲文化、非遺文化……福建文化包羅萬象,但對於其他地區人民以及外國友人來說,福建文化還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和神秘感。大賽深耕福建文化特質,設計出契合外國友人和年輕人審美品味的路線,將傳統文化呈現得具象可感。

例如在泉州府文廟前,選手們分爲五組,輪番體驗了南音、簪花圍、高甲戲、拍胸舞、泉州木偶戲五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澳大利亞選手傑姆在聽完南音表演後表示“他們的演奏真摯而動人,讓人難以忘懷”;冰島選手馬鴻被拍胸舞獨特的節奏感和舞蹈形式所吸引,塞拉利昂選手俞敏浩認真學習了木偶戲《鍾馗醉酒》。

圖片來源:漢語橋

此外,選手們還在武夷山體驗從採茶、製茶到鑑茶的完整過程,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探索宋元時期中國作爲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輝煌歷史;中秋佳節之際,在閩菜文化博物館親手製作冰皮月,品嚐了花生糕、烏麻糕等傳統糕點以及魚丸、肉燕等經典閩菜小吃。這些活動都極大提升了大家的參與感、體驗感和獲得感。

圖片來源:漢語橋

回顧整個“福氣之旅”,選手們走過武夷山、寧德、泉州、福州、平潭五個站點十餘個,從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海上絲綢之路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再到福建美食文化的源遠流長,感受福建的獨特風土人情及深厚文化底蘊。八閩“福”文化歷史悠久、生動鮮明,“漢語橋”通過選手們的親身體驗,讓福文化更鮮明地展示出來,讓世界各地的人們更加了解福文化,也有望在文旅上掀起尋福文化熱潮。

以組合宣傳形式

提升國際傳播實效

作爲文化交流、文明互鑑的重要平臺,“漢語橋”持續爲各國青年創造廣闊的交流空間,深化國家間友誼與合作。本屆“漢語橋”不僅有着獨特的活動設計,其傳播也更加立體廣泛。大賽通過“城市線下活動+主流媒體報道+系列短視頻+全媒體矩陣”組合宣傳形式,充分調動海內外權威媒體、各級央黨媒,省級和地方各級媒體資源,海內外網紅大號,文化教育達人等進行全方位傳播,進一步擴大賽事傳播力、影響力。

首先,官方宣推團隊跟隨活動以視頻、圖文、新媒體話題形式全程記錄,製作原創內容超1000條,於海博TV、抖音、快手、視頻號、小紅書、微博、B站等社交平臺,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TikTok等海外社交平臺發佈,裂變破萬條,其中短視頻播放量已破2.5億;策劃發佈的話題傳播量超3億,登上微博熱搜榜單超13次,其中#外國青年在武夷山體驗星茶文化#登上微博同城熱榜第1位;#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全球決賽在南平啓動#登上微博同城熱榜第2位。

圖片來源:漢語橋

在官方宣推矩陣爆發聲量的同時,“漢語橋”也吸引了逾250家權威媒體積極跟進、深入報道。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中國日報、環球時報、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人民網、經濟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等權威央黨媒超過30家;北京衛視、東南衛視、海峽衛視、鳳凰衛視、福建日報、澎湃新聞等全國省級主流媒體,中國文化報、中國教育報等專業權威媒體不少於100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福建省委宣傳部、福建省人民政府、省文旅廳、省教育廳、省廣電局等福建省市級主流媒體等省部級官方媒體總計不少於120家;全網發佈新聞資訊超1500條,爲活動強力發聲。

整體而言,本屆“漢語橋”融合傳播力再升級。截至9月12日24點前,海外覆蓋受衆超8億人次,以19種語言面向海外進行了報道,覆蓋國家包括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阿聯酋、澳大利亞、韓國等60個國家以上。活動聯動駐外使領館,拓展全球影響力,中國駐牙買加大使館以及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均點贊、轉發多條“漢語橋”相關推文。全網總傳播量突破5.5億:其中話題傳播量超3億,視頻播放量超2.5億,已超過上屆“漢語橋”在海內外新媒體平臺1.597億的總傳播量。

圖片來源:漢語橋

“漢語橋”是一座連接五湖四海、跨越語言障礙的橋樑,不僅幫助外國友人學好中文,更旨在幫助他們地認識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第二十三屆“漢語橋”取得如此優異的海內外傳播成績,有利於提升對外人文交流的層次和實效,譜寫新時代中國風采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