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16個粵港澳大灣區規則機制對接典型案例公佈,河套率先試點數據跨境交易規模從500萬元提升至1.14億元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 實習生鄭銘茵 廣州報道

5月13日,廣東省新聞辦舉行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第二批)新聞發佈會。會上,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公佈了第二批,共16個涉及跨境流動、民生融合、營商環境、重大平臺建設類等方面的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典型案例。

去年,廣東省大灣區辦公開發布了第一批規則銜接典型案例。朱偉介紹,典型案例公佈得以讓社會各界對大灣區的“軟聯通”發展成果擁有較爲直觀的感受。此次公佈的第二批案例呈現規則銜接領域更加豐富、規則銜接方式更加多元、規則銜接更加註重回應民衆關切等特點。

尋找三地規則制度的最大公約數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佈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軟聯通”碩果累累。

朱偉介紹,近年來,大灣區內要素跨境流動往來更加便利。例如,大灣區試點實施往來港澳人才簽註政策,受理人才簽註超1.9萬人,有效促進了各類人才在大灣區便利通行。此外,深入推進職業資格認可,開展港澳律師內地執業試點工作,推動港澳專業人士在大灣區內地執業。

值得注意的是,橫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重大平臺在規則銜接機制對接方面的先行示範更加有力。例如,橫琴在全國率先實施“分線管理”,貨物“一線”放開、“二線”管住、人員進出更加便利的創新政策相繼落地;前海在跨境民商事法律服務領域先行試驗,率先實施“港資港法”“港資港仲裁”;南沙重點圍繞營商環境、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積極打造規則銜接機制對接高地;河套則重點構建國際化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創新要素跨境高效便捷流動。

“積極尋找粵港澳三地規則制度的最大公約數,努力把制度差異轉化爲發展動力”,朱偉表示,接下來將推動重點領域推進規則銜接,聚焦要素跨境流動、營商環境、民生融合等領域中民衆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項目化、任務化、清單化、臺賬化推動落地一批標誌性政策事項,提升大灣區居民的獲得感。

據悉,16個典型案例分別爲:“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順利落地實施;高水平建設“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創新實施粵澳貨物“一單兩報”服務;“灣區認證”推動三地質量認證規則銜接;“灣事通”助力“三地同城、無感跨境”;粵港實現政務服務“跨境通辦”;首個大灣區商事糾紛司法規則銜接指引出臺;廣東省人民政府在澳門首發貼標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綠色債券;橫琴口岸創新實施客貨車“粵澳聯合一站式”查驗;廣州探索科研用物資跨境自由流動新機制;深圳建立與國際標準銜接的醫院評審認證體系;珠海“小切口”立法助力澳門專業人士跨境便利執業;中山率先落地“港藥粵產”;前海率先試點推進建設領域規則與港澳銜接;南沙創新與港澳教育銜接機制;河套率先試點數據跨境交易。

大灣區要素流動提速

會上公佈的第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去年順利落地實施的“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

據廣東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政委孫祖通介紹,截至今年4月30日,“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共核發牌證9萬多副,港澳單牌車累計入出境230多萬輛次,這是粵港澳大灣區“車暢、人興、財旺”的生動寫照。

據悉,“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在實施中通過核發電子牌證、實行“免擔保政策”、跨境車險“等效先認”、創新申辦模式等系列創新措施,實現“四個首創”,車主不出港澳就可申請辦理,有效解決了長期以來港澳私家車進入內地難的問題。

孫祖通提到,爲配合“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實施,廣東省公安廳會同港澳方面以及內地海關、邊檢、口岸等有關單位,持續優化完善政策措施,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例如,簡化港澳單牌車續領牌證查驗流程,該政策從今年3月1日起實施,港澳單牌車查驗合格後兩年內再次提交申請,且機動車及所有人不變的,免予查驗。目前,已有5000多名港澳車主享受了政策紅利。

除了居民的流動更加便利,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信息流、數據流也相互交織,呈現出深度融合新景象。2023年6月,河套編制出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跨境數據交易試點方案》(下稱《方案》),提出17條舉措,率先開展數據跨境交易試點。

《方案》通過跨境流通機制、佈局數據流通基礎設施、完善跨境交易生態及強化國際規則對接等舉措,開展數據要素跨境的市場化探索,實施數據跨境的交易試點。

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署副署長黎慧來在會上介紹,河套實施了全國首個數據跨境交易試點,目前,場內跨境數據交易金額已經從500萬元提升至1.14億元。此外,深入推進了大灣區數據要素市場融通,引入首家香港數據服務商入駐深圳數據交易所,達成首個香港企業進場交易項目合作。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16個典型案例中,有兩個來自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

去年,廣東啓動了“數字灣區”建設,廣東省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魏文濤提出,廣東啓動“數字灣區”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通過數字化推動粵港澳三地規則機制有效銜接,推動大灣區政務服務、公共服務有效融合。

在政務服務方面,去年11月,粵港雙方共同簽署《粵港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合作協議》,並啓動粵港“跨境通辦”服務專區。目前,專區共推出服務事項140餘項,通過香港智方便APP綁定完成粵港在線身份認證用戶超1.2萬名,線上服務專區訪問量超13萬次。

在公共服務方面,廣東省聚合國內互聯網龍頭企業資源和技術力量,在粵港澳三地上線了“灣事通”綜合服務平臺。平臺覆蓋粵港澳大灣區所有城市,服務對象近9000萬。除日常事務辦理外,“灣事通”也爲大型活動保駕護航。據悉,第135屆春季廣交會期間,灣事通上線“境外人士服務專區”,提供16種語言翻譯和中英雙語智能客服,服務境外客商超26.83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