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動我動!歐盟制裁消息還“熱乎着”,不想中方早已行動!

據中國新聞網消息稱,應國內產業方面的申請,今年1月商務部決定針對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開展反傾銷調查。到了8月底,商務部作出裁定,原產於歐盟的進口相關白蘭地存在傾銷情況,國內相關白蘭地產業面臨實質損害威脅,傾銷與這種實質損害威脅之間存在因果關聯。依據最新公告,自2024年10月11日起,進口經營者在進口被調查產品時,需要按照公告確定的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向中國海關提供相應的保證金,各公司的保證金比率在30.6%至39.0%之間。

據觀察者網消息,剎那間,歐盟的白蘭地生產商,特別是法國干邑業驚慌失措。歐盟以及法國等國宣稱這一舉措“毫無道理”,並且猜測這是對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加徵關稅的報復性手段。當地時間8日晚些時候,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開始以“規則”爲藉口,表示要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此前歐盟在沒有發現“實質性損害”、其理由根本不成立的情況下,卻執意對中國加徵關稅。根據歐盟委員會網站消息,發言人奧洛夫·吉爾還在聲明中混淆是非。

近年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儘管中國的電車企業起步相對較晚,但其發展速度卻把其他國家遠遠甩在身後,連續八年在全球電動汽車產銷量方面牢牢佔據首位。這一發展態勢受到了歐盟國家的密切關注,其中部分國家覺得中國電車產業的崛起給本土汽車產業帶來了威脅。於是在10月4日,歐盟通過了一項提案,對進口自中國的電動汽車最高加徵35.3%的關稅。德國作爲歐洲最大的汽車生產國與出口國,其汽車企業在中國市場有着廣泛的業務佈局,並且有着巨大的商業利益。

10月4日,歐盟以10比5的投票結果通過了針對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歐盟加徵關稅的決議案。在歐盟總共27個成員國中,投票時有15個成員國棄權,10個成員國表示支持,5個成員國表示反對。歐盟的這一決議違背了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國際貿易原則。爲維護我國車企的合法權益,我國於10月8日迅速出臺相應反制措施,對歐盟的白蘭地、豬肉、乳製品、大排量進出口汽車等商品展開反傾銷調查。這一歐盟決議是在政治操弄下的無恥之舉。

中國的這一反制舉措,衆人都清楚,實際上是對西方國家的一種迴應。此前,美國和歐盟針對中國設置了諸多限制,這使得不少中國企業感受到了壓迫感。中國不再溫和地隱忍,而是採取了切實有力的手段。一開始或許有些人持觀望態度,然而隨着後續措施的不斷出臺,大家便認識到中國有着充足的底氣。不僅僅是反傾銷方面,據說就連大排量汽車都可能被加徵關稅。處理問題當然要依據實際情況。曾經自信滿滿的英國,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其外交大臣匆忙決定訪華。

法國或許怎麼也沒料到,在歐盟制裁相關事件中有10個國家表示支持,而自己卻淪爲最大的輸家。針對白蘭地酒水的反傾銷制裁明顯是衝着法國去的,這一情況讓法國猝不及防,在干邑地區遊行抗議不斷的壓力下,法國不得不迅速採取應對措施。歐洲媒體報道稱,法國總統外事顧問主動給中方打電話,姿態放得很低,表示法國無意阻礙中國商品進入法國市場,期望中方能夠網開一面,雙方通過協商找到妥善的解決辦法。然而,對於這樣的示好,中國並未給予迴應,畢竟法國早該料到會有這樣的結果,當初何必那樣行事呢?

在這場國際博弈裡,美媒扮演的是一個熱衷圍觀的角色。長期以來,美媒總是熱衷於對各類國際事件大肆渲染,甚至將每個問題都加以誇大。然而這一次卻出人意料地開始爲歐盟擔憂起來。美媒這是怎麼了呢?完全沒有展現出人們預想中的那種風光模樣,反而是對中國的強硬反制流露出擔憂之情。美媒並非是真心同情歐盟的處境,而是企圖藉機充當“看客”,看事情究竟會朝何種方向發展。這背後的原因頗爲複雜,恐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國的崛起令衆多國家感到不安。

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僅僅一個白蘭地加稅這件事,實際上是國際關係、經濟利益、國家意志等諸多複雜因素相互交織的結果。中國在很大程度上已然置身於新一輪貿易格局的核心位置。面對中國的崛起,歐盟會作何反應是更值得關注的事情。經由這場反制行動,想必很多人都開始認識到,大國之間的博弈絕不僅僅是表面上的利益關聯,其中還存在着更深層次的對抗與較量,這就如同股市一般,儘管看似風平浪靜,背後卻往往潛藏着風暴。

希望歐盟能夠早日醒悟過來。要知道,中歐關係走向下滑的話,這對中歐雙方而言都沒有任何益處,反而是美國會坐收漁利。前幾年的情況便是例證,澳大利亞按照美國的指令行事,致使中澳關係急劇惡化,中澳貿易遭受嚴重阻礙,雙方均遭受損失。而美國呢,趁機而入,極力去佔據澳大利亞退出後在中國空出的市場份額。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烏克蘭,烏克蘭的電網、鐵路、港口、機場等幾乎所有的優質國有資產,如今都被劃歸到美國貝萊德公司旗下。這實在是極具諷刺意味,烏克蘭民衆拼命守護的東西,最後竟成了美國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