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還在路上

2018年至2020年,滴滴出行年收入分別爲1352.88億元、1547.86億元和1417.3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收入爲421.63億元。

對於成立於2012年7月的滴滴而言,鄧敏(化名)並不算是一個早期用戶。

“第一次用滴滴,是在2015年12月21日,從北京市盈泰商務中心到北京外國語大學,乘坐的是本田鋒範,全程將近10公里。”鄧敏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曬出了自己的訂單,“由於使用了優惠券,這一單一共7元。”

鄧敏還記得自己首次乘車後支付賬單時的內心悸動,“就心裡咯噔跳了一下,有點難以置信。”她的感受並不誇張:7塊錢,只有北京出租車起步價(13元)的一半。如果按正常的出租車標準計費,這一趟行程大約需要30多元。

不過,鄧敏並未趕上滴滴補貼最瘋狂的時候。2013年,滴滴與快的“搶灘戰”正酣,分別宣佈獲得騰訊、阿里巴巴的鉅額注資。2014年1月,隨着騰訊1億美金融資到位,滴滴打車開始發放紅包,快的在阿里的支持下也緊隨其後,雙方紅包大戰一度達到癲狂狀態,僅2014年上半年便補貼超24億元。

“那時候每天都能在朋友圈、微信羣裡看到滴滴優惠券的分享鏈接,由於朋友們轉得太密集,一度讓我有點逆反,所以也很長時間沒有下載滴滴應用。”鄧敏回憶稱,“現在想想有點後悔。”

這一輪補貼大戰,隨着滴滴、快的在2015年2月14日合併告一段落。次年,滴滴再進一程,“吞下”優步中國。此後,滴滴有過快速攻城略地時的“少年意氣”,也曾因用戶安全事件被推至輿論風口浪尖;有過低潮期與自我反思,也曾在反思後的痛定思痛,全力投入安全能力完善。

直至北京時間6月11日凌晨,滴滴正式向SEC遞交了IPO招股書,股票代碼爲“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這也意味着,在成立九年後,破繭蛻變後的滴滴,終於開始有勇氣,給外界及自己一個答卷。

衝刺IPO

滴滴的招股書,信息量豐富。

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出行年收入分別爲1352.88億元、1547.86億元和1417.36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收入爲421.63億元。由於受疫情影響,滴滴的收入增長在過去三年內存在一定的波動性。

利潤方面,過去三年內,滴滴出行持續虧損。數據顯示,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出行的淨虧損分別爲149.79億元、97.33億元和106.08億元,調整後的息稅前淨虧損分別爲154.92億元、100.81億元和109.11億元。

今年第一季度,滴滴出行則實現扭虧,淨利潤爲54.0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39.72億元;調整後的息稅前淨利潤爲54.0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41.51億元。

不過,滴滴出行仍處於運營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和2020年滴滴運營虧損124.43億元、80.13億元及137.88億元,今年一季度滴滴運營虧損66.54億元。

資料顯示,滴滴本季度扭虧的關鍵在於獲得123.6億元的投資淨利潤,包括處置33億元的股權投資,以及分拆橙心優選後計入的91億元未實現收益。

有券商高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認爲,滴滴的收入增速、運營虧損擴大等方面,構成了這份招股書中的風險點。不過,儘管當前仍處於盈利與虧損的一線之間,也有數位分析人士對滴滴的未來發展空間表示樂觀。

“滴滴在市場上擁有相當的領導地位,產品滲透力強,用戶也存在依賴性及使用的高頻性,我認爲這家公司要實現財報上的盈利是沒問題的。”艾媒諮詢CEO張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滴滴的虧損在一定程度上是戰略性虧損,之所以出現戰略虧損,是出於對行業的深耕、對司機及用戶的補貼,以及對新興市場及細分領域的拓展投入,這些也是滴滴主要的虧損點。

在張毅看來,滴滴未來的成長空間之一體現爲國際業務。目前,滴滴將業務分爲中國出行業務、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三個板塊。其中,中國出行業務包括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包括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其他業務則囊括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中國出行業務在滴滴整體收入中佔絕對大頭。從2018年至2020年,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分別爲98%、96%、94%。“滴滴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我認爲他在海外存在一定的拓展性及成長性機會。”張毅指出。

同時,張毅認爲,滴滴的成長性空間不僅停留於出行,“出行可以作爲一個入門、吸引用戶的入口。(滴滴)首先可以將出行從四個輪子拓展到兩輪、貨運等業務,這些都存在機會。此外,滴滴在相當的用戶基礎上,還可以將業務拓展至新型業務,如新零售、本地生活等,這些都可以作爲滴滴未來的成長性加以計劃。”

超越Uber

需要注意的是,與全球出行巨頭Uber的數據相比,滴滴這份招股書也並不遜色。

招股書顯示,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裡,滴滴全球年活躍用戶爲4.93億,全球年活躍司機1500萬。其中,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滴滴在中國擁有3.77億年活躍用戶和1300萬年活躍司機。

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擁有1.56億月活用戶,相較之下,Uber今年一季度月活用戶數爲9800萬人。這也就意味着,滴滴今年一季度的月活約是Uber的1.6倍。

活躍用戶直接決定了訂單量,因此在訂單量方面,滴滴也全面超越Uber。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個月裡,滴滴全球日均交易量爲4100萬單,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日均交易量爲2500萬單,合計約22.5億單。同期Uber的總出行訂單量爲14.47億單。

收入方面,滴滴也長期超越Uber。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Uber2018年至2020年收入分別爲104.33億美元、130.00億美元和111.39億美元,2021年Q1收入爲29億美元,歷年收入均徘徊於滴滴收入的約一半。

“滴滴相關數據超越Uber並不是奇怪的事情。中國市場非常大、人口數量多,對滴滴的服務需求也是相當剛需的,”張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從招股書來看,最近這些年滴滴的業務一直呈現較好勢頭,這也是一個不錯的行業數據。從未來來看,滴滴對整個市場的推動和滲透方面,擁有較大的機會和成長空間。”

在與Uber對標的過程中,滴滴估值的合理區間也開始顯現。此前,市面上多次傳出滴滴擬上市消息,估值徘徊於600億美元至1000億美元不等。目前,市面上最新對於滴滴的估值超700億美元。相較之下,Uber目前的最新市值爲927.5億美元。

“如果用4倍市值/銷售比例來計算,給予滴滴1000億美元估值是合理的。”前述券商高層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稱。

滴滴無論上不上市,都一直奔跑在路上。

(作者:楊清清 編輯:張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