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丟掉野望,小鵬追逐規模
文丨吳曉宇 沈方偉
編輯丨程曼祺 宋瑋
10天前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中,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曾預告,小鵬汽車有信心在最主流的15萬元級市場推出全自動駕駛汽車。如今,靴子落地。
今天,小鵬汽車與滴滴出行共同宣佈,小鵬將以約54億元人民幣的總對價,收購滴滴的造車項目。雙方將共同推出代號爲 “MONA” 的新品牌。
小鵬聯席總裁顧宏地在今天上午的小型媒體溝通會中稱,MONA 首款車型將是一款售價15萬元的 A 級智能電動汽車,預計2024年上市,同時賣給普通消費者(C 端)和網約車隊等運營車輛需求方(B 端)。MONA 將是小鵬把高階自動駕駛推廣到更便宜車輛上的關鍵一步。
《晚點 Auto》獲悉,滴滴的銷售渠道將在 MONA 15萬元定價的基礎上獲得一定比例的購車折扣,預計其集採價會比滴滴首款定製車 D1更低,D1是滴滴2020年與比亞迪合作的定製網約車,次年開始大規模交付,至今累計銷售不超過5萬輛。
小鵬此次收購的滴滴造車項目,爲2021年起滴滴獨立開發的定製車 D2,該項目在內部曾被稱爲 “達芬奇”。D2是 D1量產後立刻上馬的新項目,雖然代號上延續 D1,但 D2完全由滴滴獨立開發。以此爲標誌,滴滴當時從合作造車走向自主造車。
顧宏地稱,小鵬買到了 “一款完成度非常高、準量產的 A 級智能電動汽車轎車車型”,還買來了與 MONA 項目相關的研發設備等資產,和一些核心團隊成員。此外,滴滴會支持這款車的銷售與運營。小鵬則將負責 MONA 的後續研發、生產製造,以及面向普通消費者的銷售。
在同場溝通會上,何小鵬稱,小鵬還將用包含 XNGP (全場景智能輔助駕駛)和 X-EEA3.0電子電氣架構等的扶搖架構改造 MONA 。這款車將主要面向普通消費者,之後纔是面向滴滴等網約車市場。
繼今年7月和大衆集團合作後,小鵬汽車的朋友圈繼續擴大。“無論和大衆還是滴滴的合作,都是小鵬根據自己的戰略主動去合作和佈局。” 何小鵬說。
何小鵬同時提到:“MONA 這個平臺對小鵬來說是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開始,在未來的時間裡,我們也會讓大家看到我們在第二平臺上包括品牌、渠道上的一些相關的動作。”
據公告,被收購的達芬奇項目在過去兩年共虧損34億元人民幣。《晚點 Auto》瞭解到,達芬奇項目今年已裁員兩次,團隊規模從去年下半年的1700多人縮減至近期的不足千人。滴滴也到了選擇脫手還是繼續的時刻。
目前,小鵬港股市值爲1250.15億港元(約160億美元),滴滴在美股粉單市場的市值與之相當。
滴滴拿滿5% 股份需完成36萬臺銷量對賭,每賣出1臺車,小鵬要給滴滴1.5萬元
小鵬並未動用現金,而是通過增發股份獲得了滴滴已開發兩年多的達芬奇項目。所有小鵬股東一起承擔了股價稀釋的成本。據小鵬港股公告,小鵬擬向滴滴最多增發9113.179萬股,約佔擴大後股本的5%。每股價格爲協議達成前5日的小鵬港股均價,即64.03港元,所以總對價爲58.35億港元(約54億元人民幣),它一共包含四個部分:
對滴滴來說,其中最確定的收益是總對價的第一項,即交易達成當天,小鵬增發的5800多萬 A 類普通股,總價值爲37.24億港元(約34.62億元人民幣)。
滴滴要獲得剩下的股份增發,則需達成一定業績條件,據公告,共有3項對賭:
結合今天上午顧宏地在溝通會中的說法,小鵬和滴滴實際達成了連續兩年下限爲10萬臺,上限爲18萬臺的年銷量對賭協議:這兩年彙總,當年銷量超過10萬臺時,滴滴將開始獲得小鵬增發的股份,當銷量達到18萬臺時,能獲得最高增發數量,如超過這一銷量,不再額外增發。
後三項業績對賭達成時,滴滴所獲股份的總價值,取決於當時小鵬的股價,所以這筆交易最後的總對價換算成貨幣價值,可能高於或低於公告中披露的58.35億港元。
這種交易設計,捆綁了小鵬與滴滴的利益——MONA 銷量足夠好時,滴滴既能拿到股份激勵,也很有可能因小鵬 MONA 業務的進展,獲得小鵬股價上漲的額外紅利。滴滴有動力幫助小鵬一起賣好 MONA。
何小鵬在協議達成後的小型溝通會上表達了對 MONA 首款車的信心。他認爲10萬臺以上的年銷量目標 “很保守”。
理論上,滴滴有一定賣車的渠道和能力。在2021年 D1上市前,滴滴曾與北汽、比亞迪、廣汽埃安等車企合作,以折扣價採購車輛。
通常的交易流程是,滴滴以公司名義與一家車廠接洽,就某款車型談到折扣價格(通常爲零售價的8折左右),之後滴滴將折扣價格下發給旗下經營車隊的合作車服公司,由車服公司認購車輛。在交易中,滴滴旗下的小桔車服也會同步參與,爲車服公司提供貸款等金融服務,賺取採購差價和金融服務費用。
賣車之外,小鵬也將成爲首家獲得滴滴全生態體系支持的整車企業。顧宏地介紹:“滴滴也會通過他們的平臺向我們的 MONA 客戶推介小鵬相關的金融保險產品,將來在 Robotaxi 的運營方面也可以有進一步合作。”
不過如果滴滴真能依靠對車服公司的影響力幫助 MONA 在兩年裡至少達到36萬的年銷量,這對小鵬也是一筆不小的成本。
假設未來的幾項里程碑達成,小鵬將用約54億人民幣,換來36萬臺總銷量,平攤到每臺車上是1.5萬元。對於一輛價格不足15萬元的車而言,當成本控制不夠好時,1.5萬的 “銷售成本” 已足以吃掉毛利。而成本控制,是小鵬還在攻克的課題。
造車,滴滴不得不放棄的生意
MONA 曾經承載着滴滴造車的野望,它曾是滴滴從合作造車走向自主造車的關鍵一步,他們爲此投入了大量資源。根據交易公告,滴滴這一項目在2022年、2021年分別淨虧損26.38億元和7.63億元人民幣。
“滴滴前期投入了大幾十億元,這款智能電動轎車完成度非常高,” 小鵬聯席總裁顧宏地評價,“這對於小鵬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資產。”
網約車生意最大的成本項是車輛和司機薪資。平臺想要掙到更多的錢,只能進一步降低這兩塊的成本。滴滴早年的思路是,同時研究如何提供更低成本的車,以及開發自動駕駛。短期內,平臺可以通過車輛增收,長期則等待自動駕駛技術成熟後逐漸替代司機,提高利潤率。
2016年,滴滴成立自動駕駛團隊,並在之後幾年獲得北京、上海、蘇州和美國加州等地的路測資格。2020年6月,滴滴在上海落地自動駕駛載人示範應用項目,這也是滴滴首次向公衆開放自動駕駛服務。
2017年,滴滴還找到北汽、一汽、吉利和廣汽等車企,希望與車企共同打造網約車,並最終鎖定了兩個合作方——比亞迪和理想汽車。
據瞭解,當時滴滴的計劃是,與成本能力控制最強的比亞迪合作 D1車型,定位快車;與產品能力最強的理想汽車合作一款 MPV ,定位優享。但 MPV 計劃最終流產,雙方一拍兩散。
三年後,2020年10月,滴滴正式發佈與比亞迪聯手打造的首款定製網約車 D1。滴滴負責包括形態、尺寸、續航和性能等的產品定義,比亞迪負責產品的工程開發和落地。
滴滴爲 D1做了很多改進工作。乘坐 D1時,乘客可以用手機調節車內空調溫度;爲了讓乘坐更加舒適,D1作爲只有一排座位的 MPV,第二排腿部空間可達1000 mm,頭部空間可達992 mm;同時,D1搭載了 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優化了車身結構,保證碰撞時,乘客能被保護得更好。考慮到相當一部分交通事故來自乘客下車時被後方來車碰撞,D1還特別設計了電滑門,規避視覺盲區。
一個對比是,今天中國市場上賣得最好的 MPV 車型,騰勢 D9的第三排腿部空間最大可達1040 mm(第二排可藉助電動滑軌前後滑動),第三排頭部空間爲980mm。
上述種種改進直接拉高了車輛成本。僅電滑門一項的成本便增加了三千元。而一款10萬元的轎車,單個車門成本一般約爲1500元。
D1在乘客端體驗上的優化,得到了乘客的認可,但多數乘客並不願意爲這種溢價買單。《晚點 Auto》獲悉,滴滴起初希望 D1能夠在快車的基礎上加一定溢價,客單價及日流水較快車高5%~10%。在乘客端反應不理想之後,溢價隨之取消。
而對於司機和租車公司來說,他們更在意的不是車輛是否舒適美觀,而是採購價格。租車公司需要向滴滴採購 D1, D1指導價16.08萬-16.98萬元,使用比亞迪刀片電池,續航達到418公里。同期,滴滴承銷的另一款純電車轎車東風 E70經銷商指導價13.98萬-14.98萬元,續航330 — 430公里。
“租車公司採購 D1的成本大約是12萬元一臺,東風 E70採購價則在8萬元附近,買5臺 D1可以買7臺東風 E70 。”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評論。
按照規劃,滴滴希望 D1每年投放市場5萬輛,連續投放5年。但從2021年至今,D1的累計銷售量不超過5萬輛。
D1投放市場後,2021年4月,滴滴開始從合作造車邁向獨立造車,成立新項目 “達芬奇”。那時候是滴滴掌握資源最多的時候,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滴滴賬面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合計239.91億元。
滴滴與比亞迪在研發、產能上配合得並不愉快。意識到 D1存在的種種問題之後,達芬奇項目策劃了一款新車—— D2。
滴滴改變了設計思路,從 D1的乘客體驗轉向 D2的司機賺錢導向,包括考慮壓縮車身尺寸、取消側滑門、選用更便宜的電機,儘可能壓低購買成本和維保成本。滴滴當時最樂觀的目標是,D2能做到單車採購價8萬- 9萬元,上市後5年內每年銷售10萬輛,總計50萬輛。
一位滴滴人士認爲,在車輛成本降低的情況下,司機收入會增加,乘客的打車成本下降,當更多人願意打車時,網約車大盤單量上漲,滴滴的收入進一步提高。
達芬奇項目位於北京順義,巔峰時一度達到2000人,主要團隊來自寶能汽車和北汽,但達芬奇的造車之路並不順利。2022年3月,有消息稱滴滴計劃併購一家傳統車企,以獨立從事汽車研發、生產製造,並進入大衆消費市場。但這筆交易未能達成。此後,滴滴曾考慮繼續由比亞迪代工生產 D2 , 該合作也未能進一步落地。
造車的門檻很高,需要更長時間的投入。但對於滴滴而言,自2012年成立以來,滴滴已虧損超過千億元。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滴滴淨虧損分別爲150億元、97億元和106億元。滴滴宣佈退市後的首份財報顯示,2022年滴滴營業收入爲1408億元,同比下降19% ,淨虧損達238億元。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向《晚點 Auto》總結滴滴放棄造車的原因:一是新能源車價格內卷,D1產品不順利,D2進展也不如預期,高層對於自主造車業務不篤定;二是滴滴回港上市之前需要聚焦主業,提高網約車的市佔率;三是生產資質問題短期內無法解決。
“滴滴剝離達芬奇這個 ‘不良資產’,小鵬也用低價收購了一個相對成熟的車型,對雙方來說是雙贏。” 一位接近滴滴的人士評論。
在本次收購前,達芬奇員工已不足1000人。此前,達芬奇先後在今年年初和6月進行過兩輪裁員。剩下的員工將跟隨這筆交易,併入總部在廣州的小鵬汽車。
爲謀規模,小鵬進入多品牌時代
何小鵬稱,他希望 MONA 成爲小鵬第二品牌甚至第三品牌的開始。而通過合作,小鵬汽車將正式進入多品牌階段。
新品牌 MONA 的推出,有利於小鵬擴大規模,以及推動小鵬智能駕駛技術的落地。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在10萬- 20萬元級純電動車市場,賣得最好的產品是起售價13.98萬元的比亞迪元 PLUS,月銷量2.17萬輛;第二、第三名分別是比亞迪海豚(起售價11.68萬元)和廣汽埃安 AION Y (起售價11.98萬元),分別賣了2.16萬輛和1.55萬輛。
和上述車型相比,MONA 最大的優勢是智能化。何小鵬介紹,MONA 會用到包括 XNGP 在內的小鵬扶搖架構。以智能駕駛爲標籤的小鵬汽車,一直在推動智能化的全面落地。何小鵬認爲,“在智能化變革全汽車產業的過程中,15萬級的區間沒辦法避免。”
但 MONA 仍然需要搶時間,特斯拉更便宜的車型正虎視眈眈地對着小鵬。今年3月,特斯拉新車進度曝光,定位是2.5萬美元的緊湊車型,摺合人民幣約爲18萬元左右。該車暫定2024年開始量產,2025年正式上市。
除了在 C 端銷售, MONA 還可藉助滴滴迅速擴大 B 端銷量。何小鵬說,“A 級車需要非常大的規模,纔能有成本競爭優勢。” 滴滴2022年年報顯示,中國出行業務有4.11億名年活躍用戶,1900萬名年活躍司機。
接入 B 端,是車企迅速走量的方式。哪吒汽車一開始就選擇了 B +C 的銷售模式,2018年- 2020年, B 端市場給哪吒貢獻銷量接近5000輛,佔其總銷量三成以上。
MONA 將在小鵬現有生產基地生產,但尚未確認具體哪個基地。小鵬旗下有肇慶、廣州、武漢三大工廠,產能分別爲20萬輛、12萬輛和10萬輛。2022年全年,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爲12萬臺。產能遠未飽和。
規模,是何小鵬在近一年頻繁提及的詞。
“即便當了新勢力第一也沒有用,因爲從未來的競爭態勢來看,再多5萬臺、10萬臺,都活不下去。” 何小鵬在今年4月的一次發佈會後說,他認爲300萬輛銷售規模只是車企的入場券。
自2021年四季度,小鵬的銷量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直到今年二季度,小鵬賣了2.32萬輛車,才實現環比正增長。2022年,小鵬汽車銷量位列年度新能源銷量排行榜第12名。
在何小鵬看來,MONA 的競爭力將遠超市面上的產品,他保守銷量預期在一年10萬臺以上。
規模對於自動駕駛的落地也至關重要,因爲自動駕駛拼到最後是數據之爭。“在自動駕駛行業,誰能高效低成本的挖掘數據價值,誰就能成爲競爭的王者。” 毫末智行 CEO 顧維灝曾公開表示。而網約車的體量和運行時間是蒐集數據最低成本高效率的辦法。顧宏地表示,在數據合規的前提下,小鵬會獲得滴滴平臺所必要的數據的支持來支持平臺商的運營。
在堅持智能駕駛路線上,何小鵬十分篤定,認爲這是一件 “難而正確的事”。儘管目前,智能輔助駕駛還不是消費者購車首要考慮的因素,但何小鵬稱,未來五年,智能化需求會成爲剛需。這需要車企將智能輔助駕駛做到三點:足夠安全;足夠大範圍的使用;足夠便宜。
因此,平價自動駕駛汽車的推動,和小鵬希望實現科技普惠的使命一致。
“整個汽車產業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正在不斷的融合,這個大背景下會孕育很多優質合作。” 何小鵬說,大衆和滴滴的合作,都是小鵬根據自己的戰略主動去合作和佈局。
在與滴滴合作之前,今年7月,⼤衆集團宣佈戰略投資⼩鵬汽⻋約7億美元,小鵬和大衆將共同開發兩款 B 級純電車型。小鵬主要投入技術和平臺方面的資源,採取較輕資產的合作模式。
運營多品牌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小鵬稱已爲 MONA 設立了專門的項目組團隊,並且小鵬的整個組織架構,都會跟着項目進展相應的調整升級。
MONA 的定價與小鵬 P5重疊。小鵬 P5售價15.69萬-20.29萬元。今年7月,小鵬 P5銷量是1263輛,同比下降64.8%;今年累計賣了11378輛,同比下降57.5%。MONA 的推出將進一步侵佔 P5的市場份額。
何小鵬解釋說,P5是小鵬品牌的車型,和 MONA 的客戶完全不同。“軟件非常重要的是規模和數據,和硬件是完全不同的,我們認爲我們今天是非常正確的路徑。”
今年一季度,小鵬的車輛毛利率爲-2.5%,二季度進一步下跌,車輛銷售毛利率降至-8.6%。由於 G6採用貼近成本定價的方式,有投資人在財報電話會中表達了對小鵬毛利率的擔憂。如今 MONA 價格進一步下探,難言是否是一門賺錢的生意。
但在何小鵬看來,與硬件成本、毛利率等財務指標相比,規模,纔是當下最重要的。
趙宇對本文亦有貢獻。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