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燒3/症狀易誤認新冠、流感 「解黑便」竟成重症

臺南市登革熱疫情嚴峻,教育局通知各校,校園內被查獲陽性孳生源,或教職員工生在校內感染登革熱,將處分相關人員。圖/南市衛生局提供

本土登革熱疫情延燒,截至9月9日爲止,已累計24例重症、9人死亡,重症案例中年紀最小未滿10歲。依疾管署針對2015年死亡案例分析,從發病到死亡平均只有6.4天,死亡案例中有5成2未有「警示症狀」,今年登革熱疫情發生在新冠疫情解封后,登革熱症狀又與新冠、流感相似,籲高齡、慢性病族羣需提高警覺。

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或「斷骨熱」,主要是登革熱感染初期會發燒、頭痛、骨頭痛、關節痛、肌肉痛,後續開始沒胃口、起疹子、血小板下降等,一般民衆通常7天后症狀好轉,但若是高齡者、患有慢性疾病,發病到好轉恐需要一週以上。

臺南醫院感染科主任洪元斌表示,登革熱初期症狀與新冠肺炎、流感類似,常常會被民衆忽略,臨牀上則是透過「快篩」辨別,患者是登革熱,還是其他感染疾病。登革熱演變成重症前,會出現警示徵兆,如黏膜出血、腹痛、腹部壓痛、持續嘔吐、嗜睡、躁動不安、肝臟腫大等,但患者仍難在第一時間聯想到與登革熱相關。

據疾管署分析2015年的死亡案例,有警示症狀者佔3成9、無警示症狀者佔半數以上,達5成2。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不是所有民衆都瞭解登革熱症狀,有些重症患者已嚴重嗜睡,卻認爲是正常,即使身體不適赴醫院就醫,也未能及時表達自己有登革熱警示徵兆,該數據不能直接解釋,死亡患者感染登革熱後,並沒有出現警示症狀,更多是民衆可能未察覺。

高雄市立民生醫院醫療副院長張科說,曾經遇到1名70多歲個案因爲肚子不舒服、「解黑便」來到急診,起初以爲單純是腸胃道出血,後來經過問診發現才發現住在登革熱疫區。

個案在來急診前幾天曾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等症狀,未察覺可能是登革熱,入院檢查才發現是重症合併腸胃道出血,還有血小板低下,肋膜積水等症狀。

張科呼籲,65歲以上長者或是洗腎、慢性腎衰竭、糖尿病等慢性病族羣,都是登革熱重症的高危險族羣,若是出現任一警示症狀,或生活周圍出現登革熱疫情時,就該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