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頂珠峰的51天 順便救了一位夏爾巴

從8844米的珠峰頂回到EBC珠峰南坡大本營後,宋強像往常一樣,從行李中拿出了金黃色的銅壺、日本進口的手磨咖啡機、咖啡壺和杯子,與隊友坐在營地裡喝着自己從加德滿都帶上來的精品咖啡。現烘現磨的咖啡豆在嘴裡散發着濃郁的花香,苦味卻比加了許多咖啡因的速溶淡了不少。

他們坐在一起,還聊着過去一兩個月路過的冰川,遇見的夏爾巴,以及既輕鬆又困難纔到達的珠峰之巔。

凌雲上 踏破萬重山

5月21日19:30,宋強和他的團隊從海拔8000米的C4營地開始向“世界第三極”發起最後的衝刺。在衝刺珠峰頂的最關鍵時候,連平時在這個海拔也無氧通行,甚至還不忘抽上兩口煙的夏爾巴都老老實實地戴上了氧氣面罩,因爲經驗豐富的他們知道,珠峰會懲戒每一位疏忽大意的人。

然而除了衣物,備用的食物、護目鏡、手套等裝備,加上4公斤重的氧氣瓶,作爲華耐登山隊的兼職高山攝影師,宋強還帶上了相機和6塊備用電池,以及3部國產手機。比別人多出的重量是宋強的責任,當然也是他的摯愛,因爲他說,“我是學藝術的,我喜歡雪山、藍天、白雲帶給我的視覺震撼。兼任攝影師幫助團隊記錄每一個瞬間,會讓我的挑戰變得更有意義。”

這時的C4營地仍可一路向西望去看見紫色晚霞,柔美的天氣也幫助華耐登山隊的成員降低了登頂的難度。說到登頂的時間點,宋強還記得他們本應在前兩日衝頂,但因爲突如其來的大風而被迫延遲。但這毫無疑問是必要的,因爲誰也不想在最後的時刻冒險。宋強來這趟冒險之前,對自己能否成功登頂有了很堅定地判斷。“除去天氣、裝備、疾病等不可控因素,我肯定自己登頂的概率起碼有95%,”宋強抿了一口咖啡,繼續說到,“今年在我們之前已經有人成功上去了,路線也重新修通了,加上我對自己的瞭解很深入而且很客觀,所以知道自己最終能站在珠峰頂上。”

但在21日晚攀登的過程中,一個意外差點就成爲了宋強不想發生的那5%意外狀況。當他們剛剛從C4營地出發大概3個小時後,他們第一次換備用氧氣瓶。之後半個小時就遇到了一個坐在地下的夏爾巴。據宋強說,當時夏爾巴的意識還很清醒,也能給宋強團隊的夏爾巴交流。不過宋強看到那個坐在地上的夏爾巴沒有戴氧氣面罩,有一隻手還沒有戴着手套,於是自己就從揹包裡拿出了一隻備用手套給他戴上。沒過10分鐘,坐在地上的夏爾巴就開始神志不清,宋強和隊友趕忙去翻他的行李,想找到他的備用氧氣瓶,可揹包裡並沒有。這時宋強做了個他自己也覺得有一定風險的舉動,那就是把自己的一瓶氧氣給對方。宋強說:“在8600米海拔,如果意識還行的話,那還有活下去的可能,但他當時已經有點神志不清了。加上當時也快接近午夜了,離天亮還有很長時間,如果不給他氧氣的話他肯定就凍死了。”在幫輕度昏迷的夏爾巴換好氧氣之後,宋強的夏爾巴還聯繫了大本營的東家,請求他們上來救援。之後幾天宋強才知道,那個最終獲救的夏爾巴和之後他們遇到的一名巴基斯坦登山客是一組,他們那天下午才登頂珠峰,下撤途中客戶的氧氣用完了,夏爾巴把他的氧氣瓶給了自己的客戶,但兩人還是因爲缺氧走的很慢。說起這段故事的時候,宋強臉上沒有一絲波瀾,彷彿他只是個馬拉松賽道上的急救兔,但是聽故事的人都知道,那個夏爾巴,欠了宋強一條命。

這段小插曲後,宋強和華耐登山隊的隊友們又行進了3小時左右,自己在22日凌晨2:11完成登頂,隊友馬建國和王卉卉也陸續登頂。這個世界上僅有0.00007%的人有幸到達世界第三極,當與沒有登頂的筆者聊天時,宋強表示:“基本上登頂之後第一件事都是拍照,因爲這個登頂照是下來給你發登頂證書的唯一依據。我們在珠峰頂拿着國旗和華耐的旗子拍了照片和視頻,但因爲相機被哈氣給凍住,只能拿手機拍。趕忙拿出來按幾下,換個旗子趕緊再拍,就這樣手機還是3-5分鐘就沒電了,我帶了3臺手機才勉強夠拍。”其實宋強他們2點多完成登頂,這對於登頂珠峰的選手來說已經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了,要知道普通的登山客大概要用10-15個小時才能到達那裡。“珠峰頂就是個斜坡,也算是有個天然的國境線了。我登頂時天還黑着,只能往中國這邊望望,看到一點點西藏這一側登山客的頭燈光亮。因爲我爬得快,所以等我拍完照之後,一直都沒有人上來跟我搶位置,”宋強開玩笑地說到,“但是我不建議登頂的朋友撿石頭帶回去做紀念,因爲這樣過幾年珠峰又矮了不少。”

隨後的下山過程十分糾結,沿途需要與100多人交匯,在有時候只有一條路一根路繩的地方,只能雙方互相謙讓;在裡外兩側均能通過的路段,先把一個保護扣跨過對方,在自己通過後再把另一個保護扣掛過來,這樣纔算是完成了與對向前進一名登山客的交匯。如此複雜且危險的路況不說,宋強還險些遭遇事故,在下降過程中他的氧氣閥門漏氣了,幸虧隊友包裡準備了備用的氧氣閥,在隊友穿越多人送來氧氣閥,以及夏爾巴的幫助之下,缺氧接近5分鐘的宋強在重新戴上面罩調整了一段時間後緩了過來,隨後與隊友和夏爾巴一起安全回到了C4大本營。

自此,長達51天的珠峰登頂計劃圓滿結束。回憶起整段經歷,宋強覺得他們成功的秘訣就在於風險管控:“在之前適應高海拔的過程中,有兩次下到低海拔休息調整的機會,雖然要多花一點錢,但是我們依然決定下去,這也爲我們之後的登頂做好了準備;而沒有下低海拔休整的同行幾個老外,他們最終一個也沒有登頂。只有一個因爲肺炎不得不回加德滿都治療的日本女登山客最終因禍得福,完成了登頂。”這只是繁雜準備工作的一個細節,但對於志在衝頂的人來說,每一個細節都有可能葬送他們的希望,因而華耐登山隊的隊員風險管控的能力強大直接決定了此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