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稱德國經濟小幅增長後二季度又萎縮,部分專家預計三季度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面對投資減少與越發節儉的消費者,德國經濟在春季小幅增長後,第二季度重新陷入萎縮。”德新社27日報道稱,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天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德國出口表現不佳。有德媒感嘆,目前德國的表現比許多歐洲國家都要差。一些經濟學家甚至預計第三季度可能會進一步下降。

來自出口和消費的壓力

德國聯邦統計局局長露絲·布蘭德表示:“上一季度小幅增長後,德國經濟在春季再次降溫。”一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增長0.2%,但二季度外貿缺乏刺激:商品和服務出口比第一季度減少了0.2%。這拖累了德國工業數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上半年德國出口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6%,至8017億歐元。德國進口商品總額達6628億歐元,比2023年上半年減少6.2%。但汽車仍然是德國拳頭產品。

有統計學家表示,第二季度德國經濟萎縮的原因之一是設備投資不足,特別是設備和車輛方面的投資。同時,消費者也沒有信心消費。根據德國市場研究機構GfK和紐倫堡市場決策研究所(NIM)最新消費者氣候研究,8月份消費者信心也有所降溫。NIM消費者專家羅爾夫·布爾克爾表示:“顯然,歐洲盃在德國引發的消費熱情在比賽結束後消失了。”

“目前的數據顯示德國經濟正在停滯。”德國財政部長林德納評論道。德國聯邦政府“紅綠燈”執政聯盟制定了49項刺激經濟的措施,但迄今幾乎沒有任何一項得到實施。

“我們生活在老工業中”

“德國正進一步陷入經濟困境,”德國《法蘭克福評論報》27日稱,德國經濟正在衰退,不斷有報道強調瀰漫的危機情緒。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當天公佈的商業景氣指數在8月份連續第三個月下降。“德國經濟正日益陷入危機。”Ifo經濟研究所主任克萊門斯·福斯特表示。

報道稱,德國經濟陷入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也意味着很難修復。長遠看,德國同時面臨着多項挑戰:人口變化以及由此導致的技術工人短缺;高能源價格削弱了國家的競爭力;數字化、綠色轉型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延遲投資,現在都必須彌補。

經濟學家丹尼爾·斯泰爾特在接受德國《焦點》週刊採訪時強調的另一個深層原因是:德國近幾十年來沒有努力實現產業多元化,也沒有重視新產業發展。德國經濟仍由舊時代所擁有的產業主導:汽車製造、機械工程、化學工業。“我們生活在老工業中,100多年前我們就在這些工業領域中佔據全球主導地位,並且一直捍衛到了今天,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也表明德國沒有跟上新的發展浪潮。”

向“曾經最好的客戶”學習

一些德媒和專家把德國經濟衰退的原因歸咎於德企同中國企業的競爭。德國《慕尼黑水星報》27日報道稱,目前美國取代中國成爲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曾經德國企業最好的客戶正在成爲競爭對手。據德國商報研究所計算,2013年至2023年,德國工業機械和設備所佔的出口份額從16%下降到15.2%。與之對照的是,中企的份額在上升。有分析師認爲,中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德國企業此前表現較好的高價值領域。

不過,也有很多聲音認爲,德國企業應該學習中國企業的一些特點。德國《焦點》週刊稱,德國喜歡標榜自己是循環經濟領域的世界冠軍,但中國再生能源已形成完善供應鏈,不管是材料、生產還是研發等環節,都處於全球領先。“德國之聲”報道稱,聯合國28日公佈的排名顯示,中國連續兩年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科技集羣。德國商界領袖表示,中國對綠色技術、電動汽車和數字創新的重視爲進一步合作與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能吸引德企的更多投資。

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主任鄭春榮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雖然歐盟和德國在對外經貿政策上推行“去風險化”,以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但事實上中德甚至是中歐經貿已緊密融合在一起。許多企業在分散風險、減少對華投資的政治鼓譟中,最終選擇加大對中國的投資。

在能源和汽車領域,中德合作成果尤爲顯著。7月,德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商Luxcara與中國明陽集團簽署合同,將首次在德國安裝16臺中國風電機組。其他德國風電場運營商也在與中國供應商進行談判。在即將於8月底開幕的成都車展上,多家德國車企將展示新能源領域的中德合作成果。

德國柏林經濟學者阿爾韋德·凱塞爾對《環球時報》特約記者表示,今年德國政府高層訪華釋放了德國政府尋求在氣候、環保、交通等領域擴大與中國合作的信號。中國與德國都是全球領先的製造業大國,兩國合作可使產業鏈和供應鏈深度互嵌,提升國際競爭力。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