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納粹獵人」的最後一哩路:與時間賽跑的轉型正義

「兇手就在我們之中!」二戰已結束了73年,德國所謂的「納粹獵人」,仍以司法追溯着大屠殺的納粹犯行。圖爲1945年,二戰結束前,盟軍抓到的德軍戰俘。 圖/美聯社

【2018. 5. 25 德國】

德國「納粹獵人」的最後一哩路:與時間賽跑的轉型正義

二戰結束了73年,但德國的「納粹獵人」行動還沒落幕!自1958年起,德國政府爲了調查納粹罪犯與幫兇,設立了司法調查單位,相關調查人員也因此常被稱作所謂的「納粹獵人」。在距離希特勒政權垮臺70餘年之後,二戰期間曾直接或間接參與、見證屠殺的當事人相繼離世,高齡存活者寥寥可數,且多半潛逃在外或隱姓埋名。爲了趕在最後一批納粹逝世的最後期限之前,揭發犯行,官方的後續調查也如同與時間賽跑一般,將進入最後的直線衝刺。

1946年,德國在戰後曾上映一部熱門電影《兇手就在我們中間》,然而與電影中揭穿納粹罪犯的情節不同,當時關於納粹的轉型正義,在德國亟欲抹去黑歷史的情況下幾近停滯;到了六零年代,權威報紙《南德意志報》曾刊載〈兇手還在我們中間〉一文,再次呼籲德國回頭檢視納粹黑歷史。

1958年,西德首次依據國家法律、而非國際法或軍法的「烏爾姆審判」,揭發了10位納粹軍官的罪行,成爲國家直面納粹黑歷史的關鍵之一——當時的西德總理康拉德.艾德諾(Konrad Adenauer)在巴登符騰堡邦的路德維希堡,設立了「調查國家社會主義犯罪國家司法行政中央辦公室」,着手調查未被揭露的犯行。

但要一直到了2011年的「約翰.德米揚魯克」一案,法院宣判當時年屆91歲的德米揚魯克,1941年在索比堡滅絕營,協助謀殺逾2萬8,000名猶太人的罪名成立、判刑5年,納粹罪犯的定義才變得更加廣泛,擴及到包含守衛、廚師、門帳等被視爲死亡機器小齒輪的基層人員。不過截至2012年爲止,共計約6,498個被判刑的人,仍被視爲只是冰山一角。犯行揭發,還是未竟之業。

爲了徹查,中央辦公室的足跡遍及全球,從「死亡天使」門格勒逃去的布宜諾艾利斯,到莫斯科,一經檢察官發現疑似潛逃出國的德國人,都會經過重重調查。據《衛報》報導,辦公室一年約查出30名仍在世的加害嫌疑者,並將案件送至地方檢察官手上,然後再由其費時一年做後續追蹤與調查,決定是否將嫌疑者送上法庭接受審查。

目前,在路德維希堡的總部檔案室中,從希特勒、門格勒再到基層,藏有約170萬宗檔案文件,記錄着每一筆納粹犯行。

然而,重回歷史現場的調查行動,要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已是一件難事,也有輿論因此批評「浪費時間、浪費公帑」,並質疑:嫌疑者都一把老骨頭了,判他刑有意義嗎?

對此,從2015年開始主管辦公室、常被稱爲「納粹獵人」(他本人不喜歡該稱呼)的檢察官侯麥爾(Jens Rommel)表示,「爲受害者發聲、爲遺族把真相帶到大衆的面前」十分重要;德國知名法學家哈伯勒(Peter Haeberle)也表示,這是「我們欠歷史的」,也是一場與遺忘對抗的長期戰事。

《法新社》報導,2000年之後,辦公室總計有6宗起訴案,每一例都曾被媒體形容是「最後一個納粹審判」。在二戰過去超過一甲子的今日,當年的犯行者、幫兇、目擊者、證人等,大多離世,高齡存活者也寥寥可數。當這最後一批人全部離世後,中央辦公室的司法追訴與運作,也將停止,因此,「納粹獵人」也不得不加緊追查的步伐。

侯麥爾檢察官主導的調查辦公室,檔案室中藏有170萬宗記錄納粹罪犯的文件。 圖/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