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競爭力排名被中國超越 德媒:高通脹重稅去工業化是主因

德國媒體反省德國競爭力下滑的因素中,「去工業化」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經濟界已開始思考要讓製造業重返德國,才能維持國家競爭力。圖爲德國大衆汽車。(圖/路透)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每年推出世界競爭力排名一向受到各國的重視,在今年的榜單上,德國排名第22,較去年下滑了7位,令德國各界更爲訝異的是,今年競爭力排名首度落於中國之後。德國媒體引述專家分析稱,排名下滑的有許多原因,比較重要的可能是稅務負擔過重、高通脹、基礎設施不足與去工業化引起普遍的擔憂。

《德國之聲》報導,瑞士洛桑管理學院的競爭力排名引起了德國各界的關注,在64個國家的排名中,前3名分別是丹麥、愛爾蘭和瑞士,中國位居第21位,德國第22位。

《經濟週刊》分析認爲,德國的排名下滑,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稅務方面的負擔之重。德國政府與其爲英特爾這樣的大公司提供數十億歐元的資助,不如從總體上改善德國對所有企業的吸引力。這包括減稅、減少官僚主義等。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認爲,德國高通脹、基礎設施不足以及人們對去工業化的擔憂,也是其中的原因。無論如何,2年前的世界經濟論壇排名中,德國還位列第9位。

瑞士從去年的第2位降至第3位,有分析認爲,或與瑞信集團危機有關。在排行榜前10名中還包括:新加坡、荷蘭、臺灣(第6位)、香港、瑞典、美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報導說,臺灣比去年上升一位,香港比去年下降2位,中國則下降4位。

該排名所反映的是一個國傢俬有經濟領域的看法。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使用164個硬指標以及對6400名經理人的問卷調查,來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作出結論。這些數字流向四大領域:經營能力、國家效率、企業效率、基礎設施。

排名體現出,小國家往往得到更高的評分。這是因爲小國家在面對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時,在政策上具有更大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