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商品冷鏈 傳統攤商拚轉型

臺南市東菜市傳統公有零售市場去年投入美學改造,民衆走逛起來,感覺更舒適了。(曹婷婷攝)

傳統市場面臨攤商老化、消費人口衰減等困境,爲幫市場闢活路,臺南市政府爭取經濟部美學改造,去年協助東菜市等3處市場改頭換面,成功帶動來客數,今年接續改造西門淺草、玉井等4處場域;近來更首度透過徵選,輔導4家攤商導入冷鏈、商品規格化,力拚擴大市場通路。

臺南市公有、民有零售傳統市場共計117處,但隨着消費型態轉變,市場難以吸引年輕族羣上門。市府近年陸續爭取經費投入美學改造、耐震補強等,前者美化市場公共區域、攤位意象改造等,讓民衆走逛起來更舒適,後者目的是提升公共安全與營造更優質的硬體空間。

市場處表示,去年爭取經濟部「傳統市集美學升級暨攤舖優化」,共有東菜市、西港市場及復華夜市3處入選,今年則有西門淺草、玉井市場以及花園夜市、小北觀光夜市4處入選,各獲150萬元至200萬元不等補助,目前陸續施作中。

除從硬體空間着手,市場處今年也首度祭出400萬元補助經費,規畫將市場特色小吃美食導入商品規格化及開發冷鏈,讓市場好物不再侷限於產地販售,更可透過冷鏈銷往全臺。

市場處說,今年入選4家傳統市場老味道攤商分別爲西門淺草的飯賣人口「火燒蝦肉絲蛋炒飯」、蜷蜷屋「黑糖珍珠焙茶冰淇淋」、東菜市月霞麪店「雙醬拌麪」、下營市場27手工食品的「韓式蘿蔔」,透過開發冷凍微波商品,將原本僅限於在市場才吃得到的好物,經冷鏈加工後,可大量生產,通路也能拓及全臺。

此外,市場處也針對傳統市場結構耐震不足等問題,爭取經費執行耐震補強工程,今年共計7處市場辦理,但也面臨攤商反彈。仁德、崇德2處市場原訂9月底動工,目前仍持續協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