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青島累計建成綠色建築面積1.5億平方米以上

城鄉建設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之一。隨着城鎮化快速推進和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及其佔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比例均將進一步提高。“雙碳”背景下,我市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量增長如何控制?如何切實做好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近日,青島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15個部門印發的《青島市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方案》給予了明確指引。

《方案》明確,到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初步建立,城鄉建設方式加快從粗放式向集約化轉變,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城市建設發展模式基本形成;2030年前,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達到峰值,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城鄉建設方式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2060年前,城鄉建設方式全面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系統性變革全面實現,美好人居環境全面建成,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治理現代化全面實現,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系統推進綠色低碳城市建設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構建綠色發展空間格局成爲當務之急。《方案》中明確,合理佈局地鐵軌道交通、城市快速幹線交通、生活性集散交通、綠色慢行交通設施,主城區道路網密度大於8公里/平方公里。到2025年,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數達到351.6公里;到2030年,軌道交通運營總里程數突破500公里。堅持推動城市更新,建立完善城市更新和城市治理長效機制。

在綠色生態城區打造方面,鼓勵新建城區推行“窄馬路、密路網、小街區”。深化重點片區綠色低碳建設,集中連片推廣高星級綠色建築,規模化推廣超低/近零能耗建築,鼓勵由低碳向零碳升級,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支持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青島片區、青島中德生態園、青島國際郵輪港區、嶗山生態健康城等建設綠色生態城區,支持中德生態園未來城D2組團等有條件區域探索向零碳試驗區轉型。到2025年,規劃建設綠色生態城區不低於5個,零碳試驗區不低於1個。

與此同時,還要建設綠色低碳社區——在城市新建住區中推進完整社區創建,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推進奧帆中心零碳社區等綠色低碳社區建設,引導可再生能源進入社區能源消費終端。到2030年,全市完整社區覆蓋率提高到60%以上。既有居住社區配建相關設施,有序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需要改造老舊小區改造任務,結合上級政策要求和轄區實際,適度推進2005年底前建成的老舊小區改造。

再細分來看,還要發展綠色低碳住宅,推行高品質住宅建設,讓綠色成爲住宅底色,城鎮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商品住宅項目全面執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高品質住宅執行二星級及以上綠色建築標準。合理佈局居住生活空間,鼓勵大開間、小進深,充分利用日照和自然通風。

協同開展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建設

推進綠色低碳縣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縣城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方案》提到,提高縣城綜合承載能力,控制縣城建設密度與開發強度,統籌縣城、中心鎮、特色鎮、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佈局,推廣大分散與小區域集中相結合的建設方式。推進縣城建設與自然環境相協調,注重縣城風貌與自然生態景觀、農林牧業景觀有機融合。

還要建設綠色宜居鄉村,推行鄉村建設評價機制,推動各類規劃在村域層面實現“多規合一”,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應編盡編。堅持高質量建設鄉村振興示範片區,每年創建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100個,培育一批省級和美鄉村示範村,到2025年,打造省級示範村100個。

“推進綠色低碳農房建設”也是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建設的重要一環。《方案》提出,以嶗山區爲試點推動綠色農房建設,鼓勵農村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居住建築按綠色農房進行設計和建造。鼓勵就地取材和利用鄉土材料,推廣使用綠色建材。

提升建築全鏈條綠色低碳水平

建築領域的碳排放是城鄉建設領域碳排放的重要來源之一。有專家提到,一棟建築的全生命週期包含建築材料生產、建築建設施工、建成後的運行維護三個環節。中國建築節能協會統計發佈的一項報告顯示,三個階段的碳排放比重分別爲28%、1.0%和21.6%。我國建築全過程能耗佔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45%,碳排放量佔全國排放總量的50.6%。

因此,提升建築全鏈條綠色低碳水平至關重要。

《方案》明確,要促進綠色建築高質量發展——將星級綠色建築與“好房子”建設相結合,城鎮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和商品住房項目全面執行星級綠色建築標準。到2025年,累計建成綠色建築面積1.5億平方米以上,80%以上縣級及以上機關達到節約型機關創建要求。

同時還要不斷提升建築能效水平,比如以西海岸新區、嶗山區爲試點,規模化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到2025年,累計推廣超低能耗建築120萬平方米以上。鼓勵建設近零能耗建築,發展低碳、零碳、產能建築。加快建築領域設備更新,推進存量建築節能改造。對具備改造價值和條件的居住建築,結合居民意願應改盡改。

在優化建築用能結構方面,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應用系統,因地制宜發展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空氣能、潮汐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到2025年,城鎮建築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10%。推進建築太陽能光伏一體化建設,引導新建建築安裝太陽能光伏系統,推動黨政機關、醫院、學校等既有公共建築屋頂加裝太陽能光伏系統,到2025年新建公共機構、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積極推廣太陽能光熱建築應用。

此外,還要大力發展應用綠色建材。開展綠色建材應用示範工程建設,到2025年,政府投資或政府投資爲主的城鎮新建民用建築全面推廣採用綠色建材,星級綠色建築項目綠色建材應用比例不低於30%。到2030年,星級綠色建築全面推廣綠色建材,新建建築綠色建材應用比例達到70%。推進建築垃圾集中處理、分類收集和資源化利用,推廣建築垃圾再生產品,提高建材循環利用率和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到2025年,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