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最資深的策展人遇到最年輕的電影節

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全新迴歸無疑是年度重磅事件。創立於2018年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以得天獨厚的歲末檔期,令國內絕大部分電影節展豔羨不已的選片尺度和對煙花和星光都不吝投入的真金白銀而佔據風口浪尖。在告別過去的爭議之後,海南節在今年終於重裝出發。

海南節的迴歸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它不僅意味着由北京、上海、平遙、絲綢之路、金雞、海南組成的國內國際電影節展陣容實現重組,單純在官方舉辦的國際電影節層面,也終於恢復到了北京 (4月) 、上海 (6月) 、絲綢之路 (9月) 和海南 (12月) 的日曆上來,一年到頭,從北到南,各有看頭。

要知道,平遙、FIRST、金雞都並非“電影節”,而長春等節展則並不突出國際屬性。

海南節的可貴一方面在於它從定位上講是正兒八經的“國際電影節”,另一方面更在於就今年展示的片單來看,“金椰獎”主競賽單元+短片+展映影片的總數達到了140餘部的量級——

這意味着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在選片規模上雖不及北京和上海,但至少是與絲綢之路電影節比肩的國內第三大綜合性國際電影節,它的吸片和吸睛能量都不容小覷。

但以上還不是全新出發的海南島國際電影節最值得關注的變化。今年海南節的片單一經公佈,無論在影迷當中還是業內都是有口皆碑,它大膽而新鮮,每一個單元都值得細細研究。

這一切背後都原自令本屆電影節有着脫胎換骨效果的一項新舉措——海南請來了資深策展人、學者、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李迅老師擔任展映單元的藝術總監。

李迅老師不僅是學者、資深電影策劃,還曾擔任國內外多個電影節選片人、評委,是北京國際電影節XR單元發起人,多年來一直對海內外電影藝術發展有着全面而前衛的把握。

接下來我們就仔細看看,在李迅老師的帶領下,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到底有哪些全新升級。

“新”的概念貫穿策展選片

全新單元令人眼前一亮

過往的海南節展映片單有着獨具海洋風情的好聽名字,如“天涯海角”、“採珠拾貝”等。單元名固然悅耳,但很難直白地傳遞各單元的主旨,有容易削弱單元立意的風險。

今年的單元架構和命名方式更加清晰。「首映」和「致敬·經典」這些常規單元不說,其他新作依照主題劃歸進入「成長之痕」「午夜驚途」「女性篇章」「音浪紀元」等單元,無疑對媒體、觀衆和參與者都更加直白、友好。

兩個核心新片單元中,「海上明月」展示年度令人矚目的亞洲新導演作品,包含年初柏林全景單元的《懶猴從不哭泣》和論壇單元的《虎腹之中》、也有小有名氣的《所有憂傷的年輕人呢》《家庭簡史》以及平遙藏龍單元最佳影片《喀斯特》和不久前東京國際電影節收穫不俗口碑的《失蹤兒童錄像帶》。

「天涯海角」則展示海外跨類型影片和電影節獲獎作品,一舉將黑澤請的《雲》、亞當·艾略特的《蝸牛回憶錄》、弗朗索瓦·歐榮的《何日秋再來》這樣的“大師新作”和還有柏林論壇費比西獎獲獎影片《人類冬眠計劃》和戛納一種關注單元入圍影片《村在天堂邊》的中國及以上首映收入囊中。

縱觀本屆選片,“輕經典,重新作”的方向非常突出。除了「西班牙電影周」、「致敬·經典」以及爲慶祝中法建交60週年而策劃的回顧專題,其餘全部都是過去1年內的國際最新力作。即便是「致敬·經典」單元的8部作品中,都有3部2024年的影史紀錄新作。

新作方面,最重磅的要數「首映」單元中的《孤寂午後》。導演阿爾伯特·塞拉前作《島嶼上的煎熬》曾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引發觀影熱潮和激烈討論。這次海南將他剛剛在聖塞巴斯蒂安摘下金貝殼獎的《孤寂午後》邀來,供國內首批影迷嚐鮮。

在創新角度,不得不提的是本屆「焦點影人」的大膽選擇——「Omnes Films」。「Omnes Films」是一個主要活躍於洛杉磯的獨立電影創作集體,以新穎的電影語言,不落俗套的突破性敘事風格著稱。這個小組在一年之內便推出了四部長片,而此次海南將一次性呈現包括口碑作品《高弧慢球》《塞壬拓撲學》在內的8部Omnes影片。

這個出人意料的「焦點影人」彰顯了海南在選片上的前衛視點。而這個單元的稀缺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一個滿是美國獨立電影的主題,只有在規模以上國際電影節的大盤中才能夠紮實落地。海南節此舉,前無來者,意義非凡。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片單

朝向世界的選片

將中國故事融入世界語境

2024年是中國和法國建交60週年,全國各大電影節展和藝術活動都先後策劃法國影展。當“中法60”這道題來到最後一答,海南節交出了「朝向東方:法國華題電影百年特展」的答卷,集中展示了一組法國電影創作中的中國故事。

這個策劃不僅角度非常別緻,選片上也沒有受制於導演本人的國籍,反而進一步凸顯法國/法語電影的海納百川,6部片每一部都來頭不小,誠意十足。

荷蘭紀錄片大師尤里斯·伊文思《風的故事》、G·W·帕布斯特的《上海演出》都是大銀幕不常見的名家作品。《東方巡查記》是雪鐵龍車隊系列迅遊紀錄片中的一部,反映了上世紀20-30年代法國人攜帶着攝影機走南闖北,對通過新技術記錄和了解世界的如飢似渴。

向下滑動查看更多片單

本單元最難得一見的當然是1923年的默片《詩人挖目記》,影片將以現場配樂的方式呈現。

海南節在放映珍惜檔案影片上其實一直都可圈可點,當年《神女》《雄呂血》都曾在海南節進行現場配樂放映,後者更請到日本活動弁士名家現場進行默片解說,是難忘的放映記憶。

相信《詩人挖目記》的難得亮相,就足夠吸引重度影迷飛一趟海南。

本屆海南節朝向海外的選片視角還凸顯在將華語片和中國大陸出品電影融入到亞洲-世界的範疇內,沒有設置專門的華語單元以“圈地自萌”而是請中國電影加入世界電影的大家庭。

除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劇情片《我的朋友安德烈》《開始的槍》和紀錄片《爺爺奶奶那些事》《地上的雲》之外,展映單元的中國電影《所有有上的年輕人》《家庭簡史》《喀斯特》《莎莉的回憶》都將在「海上明月」單元與來自印度、越南、泰國、新加坡等國家的作品“同場競技”,呈現更加全面的亞洲電影創作圖景。

向下滑動查 看更多片單

與其等觀衆來看電影

不如送電影到觀衆面前

與海南節這次選片的高水準相對應的是電影節運營上的親民低姿態。

露天放映一直都是海南節的金字招牌,美麗的沙灘,撩人的海風以及大批可供靈活使用的空間使得海南節在露天放映上的條件優勢是任何一個其他電影節展都無法匹敵的。

今年海南節也顯而易見的全面升級了露天放映的的安排,重拳出擊正式推出露天放映的品牌:嗨放 (Have Fun) 。「嗨放」的舉辦範圍也遍佈海南島四個市縣,涵蓋沙灘、草地、山頂、廣場和泳池等多種放映空間。

8個「嗨放」場地中除了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三亞基地將以露天形式舉辦且不對外開放的東盟影展和西班牙電影周之外,其他露天放映場地:鹿回頭風景區、馬嶺社區天涯小鎮、阿那亞·三亞社區、三亞夏日站、康年酒店泳池、陵水黎族自治縣文化廣場——全部都和旅遊景點和消費場景緊密結合在一起。

比起將露天放映限制在產業園區的常規操作,將電影送入島上最受遊人歡迎的商圈和活動空間,是實打實地帶着電影找觀衆,讓電影迴歸集市,凸顯歡聚性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廣。

許多觀衆可能都還沒發現,今年海南島國際電影節的票價親民到不可思議的地步——無論新老,國內外影片一律40元。這個價格有多麼誘人,熟悉國內電影節展平均票價和搶票戰況的觀衆應該都心中有數。

相信只要海南節能夠持續做到資源優化配置,讓利於觀影人羣,將出行和觀影成本都控制在影迷可承受範圍內,那麼其展映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是不可估量的。

重裝出發的海南節呈現了策展上的前沿意識與可看度兼備的一屆選片。在各個單元都能夠看到注重類型突破,語言新潮但不刻意追求曲高和寡,觀衆友好型趣味好片。

藝術總監劃李迅老師也進一步幫助觀衆劃重點,感興趣的影迷可以去琢磨橫跨各個單元影片中的一種值得關注的元素——類比在聲音設計和配樂方面有着創新突破的一組作品,聆聽世界電影人對電影聲音/音樂的拓展。這些影片形成了一個電影節中的“世界電影聲音藝術前沿展”,一套隱形的別緻節目。

我們期待前沿浪潮與可看度兼備將成爲獨有的HIIFF風格,精彩地走下去。

向下滑動查 看更多片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