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湯尤杯遇見TA 體育的力量再次彰顯
新華社成都5月3日電 題:當湯尤杯遇見TA 體育的力量再次彰顯 新華社記者姬燁 董小紅 陳地 許仕豪 “雄起!雄起!” “五一”假期,伴着一聲聲四川方言的吶喊助威,世界羽壇高手齊聚成都,競逐湯姆斯杯和尤伯杯。 從2022年世乒賽團體賽,到2023年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再到如今的湯尤杯和明年將要舉辦的世界運動會,如果說熊貓和川菜是四川的代名詞,那麼接二連三的世界級大賽正讓成都越來越有“體育範兒”。 恰巧,成都世園會也和湯尤杯同期展開。市民及遊客一邊觀賽,一邊逛展,炙熱的賽會流量,正轉化爲澎湃的經濟增量。 以賽爲媒,當湯尤杯“遇見”奧運會、世園會和成都,體育的力量再次彰顯。
湯尤杯恰逢奧運年:檢驗奧運備戰水平
2024年巴黎奧運會將於今夏舉行,4月底,羽毛球奧運積分賽已塵埃落定。 始自去年5月的蘇州蘇迪曼杯,終至上月結束的寧波亞錦賽,中國羽毛球隊以拿滿奧運滿額席位的戰績,結束了長達一年的奧運積分賽征程。而對於包括國羽在內羽壇勁旅來說,奧運年裡還有一項重大賽事——湯尤杯。 兩年前,在泰國舉行的湯尤杯中,國羽男隊無緣四強,女隊則在決賽惜敗韓國。如今回到主場,國羽目標明確——重奪冠軍。 “齊心協力,挑戰自我,重奪湯杯!” 在5月2日的湯姆斯杯四分之一決賽對陣衛冕冠軍印度隊賽前,國羽隊員在球場中央圍成一圈,高喊着口號。最終,國羽男隊以3:1獲勝,而國羽女隊也在當天上午3:0戰勝丹麥隊,闖入四強。 雖然本屆賽事不是奧運積分賽,但團體賽對於每名隊員的身體、技術乃至心理都是一次全面檢驗。 當被問及奧運會和湯姆斯杯的區別,男單奧運冠軍、丹麥名將安賽龍直言:“區別非常大!奧運會是一個球員所能爭取的最高級別的個人賽事,是個人最高榮譽。而湯姆斯杯非常非常特別,你是隊伍中的一員,和整個團隊同呼吸共命運,這樣的感覺對於我非常重要。”
湯尤杯疊加世園會:一賽一會相得益彰
4月26日,成都世園會開幕,27日,湯尤杯開拍。“五一”假期,一賽一會成都相遇,觀賽、賞會、旅遊人羣大幅疊加,釋放滿滿商機。 成都世園會爲期186天,113個展園、2000餘場活動,是全球園林園藝行業最高級別的專業性國際博覽會,被稱爲世界園藝的“奧林匹克”。而4月27日至5月5日舉行的成都湯尤杯,是國內第四次、西南地區首次舉辦的羽毛球頂級賽事。 在成都世園會主會場的天津園內,有一臺AI虛擬智能騎行設備,人們可以一邊騎行,一邊在車上配備的電子屏幕上感受虛擬的“世園會美景”。 4月29日,在參觀了成都世園會的多個展園、感受了AI虛擬智能騎行設備後,來自遼寧的遊客李先生馬不停蹄趕到成都高新體育中心,他和朋友們買了當晚湯尤杯的票,看了一場精彩的小組賽。“成都世園會的展園很豐富,看了很多奇花異草,湯尤杯比賽也很精彩,既大飽眼福,又鍛鍊了身體,不虛此行。”他說。 作爲世園會和湯尤杯的舉辦城市,成都不僅向世界證明了其辦會辦賽能力,火熱的運動氛圍和綠色的城市環境也令人印象深刻。世界羽聯主席拉爾森不吝讚美之詞:“成都舉辦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是一座活力四射、友好包容的大都市。作爲世界最高水平的羽毛球團體賽事,湯尤杯能夠與成都這座美麗的城市結緣,必將進一步濃厚當地的羽毛球氛圍。”
湯尤杯遇見成都:彰顯體育多元價值
在湯尤盃賽場邊,記者隨機找幾位觀賽球迷攀談起來,沒想到他們均來自成都以外。 來自貴州畢節大方縣的劉先生專程帶自己的孩子前來成都,他說,國內舉辦的羽毛球大賽此前大多在東部城市,這次終於來到西部,他們乘高鐵只需兩個多小時就能抵達成都。“我特別喜歡羽毛球,每週打三次,這次終於實現了現場看球的願望,太激動了!” 陝西的李先生同樣帶孩子來看球,他們一家人過去曾來成都旅行,主要是看熊貓、吃火鍋,而這次則是專程來看湯尤杯,可惜只搶到了5月2日的門票。 2021年12月,《成都市“十四五”世界賽事名城建設規劃》提出了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的目標。幾天前,國際體育記者協會頒獎典禮上,成都大運會獲得2023年度綜合賽事最佳媒體設施服務獎。這一榮譽不僅是對成都作爲重要國際體育賽事東道主城市的高度認可,也標誌着成都正在進入國際體育城市的行列。 記者瞭解到,2024中國國際體育用品博覽會還將於5月下旬在成都舉行,參展企業超1600家,展覽規模達18萬平方米,海內外專業觀衆報名踊躍,多項數據創新高。 以賽興城,成都還大力推進惠民共享的相關工作。除了服務國際賽事,湯尤杯舉辦地的成都高新體育中心還將與全市其他公共體育場館一起,免費(低收費)開放不少於480萬人次。 在高樓林立的寫字樓旁邊,多個公園、多條綠道依次分佈,成爲人們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在花草樹木掩映的一個個公園中,兒童遊樂場、籃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地一應俱全,高架橋下等空間也被充分利用起來,打造成市民的運動空間…… “成都成就夢想”,這句成都大運會的口號,如今在街頭依舊可見。以體育爲媒,成都不僅成就運動員的夢想,更成就每個普通人的夢想。(參與記者:田光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