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期選錯,確實會死得很慘
今年春節檔超過市場預期,沒有工業特效大片鎮場,前三天總票房仍然高高的,但東邊日出西邊雨幾家歡樂幾家愁,有兩個難兄難弟徹底被淹沒在洪流裡。
《紅毯先生》票房不到7000萬,排片降到2.8%;《搖太陽》剛到6000萬,排片量3%;而且排片時段大多壓着飯點兒和午夜,搖太陽成了搖月亮,預測過億都費勁。
我想寫一個慘字.....
你不能說宣發團隊沒下力氣,短視頻、微博熱搜都沒少上,票補也有,可題材不討喜很難出圈,再就是檔期誤判,如果《紅毯》11月不撤檔,《搖太陽》推到五一或暑期,以它們的品質拿個4-5億問題不大,哎都是命。
有人減肥有人餓死沒糧,下面打包聊聊,希望能幫着多賣幾張票。
《紅毯先生》
甯浩自從2019年的《瘋狂外星人》後,帶着一幫“壞猴子”攻城略地幕後閃光,沒再親自執導長片,這回重新出山,甯浩+劉德華CP組合,本來市場是比較看好的。
甯浩靠喜劇起家,這次前期宣傳還是主打“笑”,只是沒想是門檻很高的“冷笑”,全片充斥着一種精疲力竭的無奈感,剛看完就跟朋友說:我個人挺喜歡,但票房完蛋了。
華語影壇巨星劉偉馳先生長青長紅,但獨缺金像獎評委的承認,剛剛陳(成)龍憑藉一部農村題材作品獲獎,劉偉馳饞得口水流到腳後跟,農民?我也能演!
於是他找到著名導演林浩,只要能拿獎片酬好商量,於是一系列狗血糟心的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了.....
片中甯浩把圈內圈外所有人都陰陽怪氣了一遍,瞎指揮的金主、盲從的觀衆、傲慢的演員、包括做爲導演的自己。
劉偉馳想找貧困農村體驗生活,卻被告知俺們村早已脫貧 ,沒有揭不開鍋的人家;諷刺某些導演故意拍社會落後陰暗面只爲拿獎,投資人產品還沒做好就想植入個概念Logo.....
這樣的劇情內核就只能撲街了,大衆其實對影圈不熟悉,偶爾獵奇可以但很難代入,跟《永安鎮故事集》類似,很多情節不在圈內難以共鳴,大明星的生活困境,跟我有毛關係?
所以這更像一部給影迷拍的作品,出了圈就容易產生排異反應,春節檔耶,你竟然指桑罵槐揶揄觀衆,討人嫌。
劉偉馳做爲香港精英對農民生活完全不熟,用導演的話就是:環境太溫暖中藥包味兒出不來。
2015年劉德華拓寬戲路接拍了一部《失孤》,飾演找兒子的農民雷澤寬,和片中情節高度重合。
我最喜歡《紅毯先生》的一點,是劉天王的自黑。
就像他媳婦說的:你連吵架都在演戲,幾個月前我寫過一篇華仔的推文(恰了華爲的飯),後臺有評論說:劉德華的模範完美形象也許是裝的,但能裝一輩子,其實就無所謂真假了。
我非常好奇,電影中那個進退失據的劉偉馳,有百分之多少是劉德華真正的自我,如果我有機會採訪他,一定要問問這個問題。
大概正是這份模糊指代,華仔貢獻了生涯最好的演技水準之一,用戲的方式將完美的自我形象解構,那段蹭車衝突後憋屈的戲太棒了。
甯浩也貢獻了大量親身素材。
劉偉馳拍戲時爲追求真實堅持騎真馬,本以爲能獲得觀衆一致喝彩,誰知卻被網民指責虐待馬兒,逼不得已只能當衆道歉。
2019年《瘋狂的外星人》上映時,就有人噴甯浩虐狗,逼得他把狗子收養在院子裡拍親密視頻澄清誤會
最具娛樂性的大概是後半段的片場鬥毆,把我樂得,既然投資人欠揍,那就安排一場械鬥讓每個人過過癮。
也有一些問題,傻大款有點兒太過惡人標籤化,有些地方諷刺得太過直白:你給賈導寫的農民也這麼慫麼?哈哈哈哈
風格確實跟奧斯特倫德的《方形》有些像,尤其那頭豬豬鬧場的橋段,但沒關係,電影百年形式已經沒什麼新花樣,只要注入新表達就好。
我不覺得甯浩江郎才盡,他發揮很好,起碼還有表達的慾望與能力,只是突破舒適區既要勇氣,也要找準目標觀衆。
《紅毯先生》的內核相當悲劇性,人與人之間註定無法真正溝通的,觀衆、明星、媒體、投資人互相誤解,想探尋真相必然遍體鱗傷。
結尾堪稱神來之筆,劉天王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學習如何駕馭平衡車,隱喻很明白:人生的平衡之道何其難哉。
雖然把所有人統統掃射一遍,但宣發期甯浩與劉德華仍然笑容可掬到各大媒體拜碼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這特麼就是行爲藝術啊,閉環了有木有,牛逼格拉斯!
我不能說這部電影適合所有觀衆,評價必然呈現兩極,它是一盤冷碟還加了芥末,您要是不想看熱熱鬧鬧的類型片,想來點兒不那麼直給的東西,那就試試《紅毯先生》吧。(再不抓緊看排片就要沒了)
《我們一起搖太陽》
相比主題不討喜的《紅毯先生》,《搖太陽》更冤一些,可能之前韓延拍絕症太深入人心,讓觀衆先入爲主覺得“喪”。
其實《搖太陽》是喜劇+勵志+愛情片,笑點密度並不低,跟春節氛圍沒什麼違和,它主要是檔期選錯,打不過那幾個話題怪物,男女主太年輕號召力有限,試想一下如果彭昱暢的角色讓易洋千璽演.....
韓延是擅長製造黑馬的,《滾蛋吧!腫瘤君》、《送你一朵小紅花》、《我愛你!》《人生大事》(監製),上映前並不太被看好,卻都取得了極高利潤率。
除了溫情勵志他還嘗試過懸疑驚悚風格,2018年的《動物世界》口碑不錯,只是同檔期碰到了更能打的《我不是藥神》,點兒太背了。
所謂的“生命三部曲”有個共通設定,故事中主角都是年輕人,他們在本該肆意撒歡的年紀碰到了人生那件最大的事:死亡。
“人面對死亡會壓榨出最本真的自我”,這大概是韓延對這個主題始終着迷的原因,相比之下絕症反而只是外顯情節推力。
25歲的自媒體小編凌敏罹患尿毒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絕症但非常耗人,任何一個指標的浮動都可能要命,甚至不敢多吃一根香蕉一口肉,生活比牢裡的犯人還自律。
凌敏決定梭哈自救,到腫瘤晚期患者羣裡徵腎,希望找“有緣人”假結婚,你去世後幫你照料家人,條件是健康的腎臟。
然後腦瘤患者呂途小夥兒出場,在凌敏眼中他是個如假包換的傻B,邋里邋遢天天喊奧利給自嗨,還有妄想症傾向,幻想着自己哪天能被外星人選中接走。
經典的“沒頭腦與不高興”歡喜冤家設定,難點是讓兩個陌生人生髮出自然情感羈絆,這一點做好片子就基本成了。
這次主演的妝造都不錯夠貼地氣,爲活着奔波的人無暇顧及外表,起碼看着像兩個病人。
彭昱暢演得更自然一些,也不是說李庚希不好,只是她的角色難度更高,相當的信息量需要靠她獨白完成,有些臺詞稍微有些“裝”,沒有彭昱暢的角色討喜。
韓延是拍情感戲的高手,善於用“物”反襯人物心境,比如那袋母親給凌敏閨蜜做的包子,滿懷好意送去卻發現被丟在排練房,包子加上手臂疤痕,時刻提醒凌敏她不屬於那個“正常人”的世界,即使所有人都很善意友好,很棒的視聽設計。
片中人物成長曲線是令人信服的,從互相利用順滑過渡到互相救贖,其中有個小細節我非常喜歡,凌敏與閨蜜聚會,大家熱聊着去巴厘島度假,放以前凌敏也許會感到不舒服,可現在她有了呂途,臉上非但沒有羨慕甚至帶着些自豪,生死與共的紐帶比跨國浪漫海島遊更加堅實。
好故事其實對觀衆是一種心靈喚醒,我們大部分人沒有得腦瘤或尿毒症,但那種相濡以沫的親密關係是每個人心底的嚮往,補辦的婚禮上,凌敏與呂途大方得露出手臂與頭上的疤痕,那是病魔的遺產也是戰鬥的勳章,前後細節扣得嚴絲合縫。
如果非得分個高下的話,我覺得《搖太陽》比《腫瘤君》和《小紅花》更紮實,能明顯感受到韓延的進步。
有空的同學,假如你買不到熱門片的影票,不妨去看看《搖太陽》,《紅毯先生》比較挑觀衆,這部老少咸宜HE結局閤家歡,沒問題。
好了,春節檔六個種子選手搞定,明天(初五)去茶館錄嘮嗑節目,預計初七放出,會打包把推文沒提的點聊聊,還有幾個近期熱點。
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