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色:最中國的色彩
“丹霞”一詞,源自曹丕的《芙蓉池作詩》“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當年寫下的這首詩時曹丕肯定不會想到,他用來形容雲彩的“丹霞”,會成爲一座山的名字,並且最終以它來命名一種紅色地貌。
1928年,我國地質學家馮景蘭來到廣東韶關的丹霞山開展地質調查。他注意到,這裡形成於白堊紀的紅色砂礫岩層,在流水、風力等風化侵蝕作用下,形成了許多堡壘狀的山峰、千姿百態的石柱、石橋和石洞等。他意識到這是一種獨特的地貌景觀,並把形成丹霞地貌的紅色砂礫岩層命名爲丹霞層。
而後歷經陳國達、曾昭璇、黃進、彭華等學者百年來持續深入的研究,丹霞地貌最終成爲一種由我國地質學家命名的地貌類型,而廣東韶關丹霞山也因此成爲丹霞地貌的發現之地和命名之地。
2010年,包括廣東丹霞山在內的我國南方溼潤區6個丹霞地貌景區成功申報爲世界自然遺產。六個丹霞地貌區組團後,以“中國丹霞”統一命名。這被視爲我國地貌學的一次成功。畢竟“丹霞”作爲中國人自己發現命名的土生土長的地貌類型,能獲得世界的認可,實屬不易。
那麼什麼是丹霞地貌呢?丹霞地貌自提出以來,對其定義和內涵的界定始終充滿爭論。但無論分歧多麼大,對丹霞地貌的形態和顏色則有廣泛共識。在形態上,“頂平、身陡、麓緩”被認爲是丹霞地貌的標準形態,陡崖則是其必需具備的特點。而在顏色上,紅色調是不能含糊的唯一色彩要素,所謂“色如渥丹,燦若明霞”。所以丹霞地貌的最基本定義就是“有陡崖的紅層地貌”。
由於我國丹霞地貌廣泛分佈在熱帶、亞熱帶溼潤區,溫帶溼潤—半溼潤區、半乾旱—乾旱區和青藏高原高寒區。不同區域的地質背景、構造條件、氣候環境不同,形成的丹霞地貌在形態上完全不同。那怕以“中國丹霞”統一命名的6個世界自然遺產,也各盡其態,個性不同。
今天,我們推出一組不同的丹霞地貌景觀,既有東南溫潤區丹霞,又有西北乾旱區丹霞,還有一些高寒丹霞和一些似是而非的紅層景觀。大家都來看看,什麼是最中國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