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伯芬》中研院長遴選 尊重學術自主

依《中央研究院組織法》規定,院長由中研院評議會從院士中選舉產生。院長提名由9位遴選委員共同討論,徵詢被提名人本人意願,安排面談等事宜,經由無記名投票決定,投票結果再依照序位積分選出前3名院長候選人,最後報請總統任命之。目前已經出線的3位院長候選人名單提前曝光,導致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要求退出遴選。中研院評議會本身不但違反學術倫理,且可能需負公務員泄密之刑事責任。

過去皇帝選妃時,從天下美女中「海選」開始,一直到太監的裸檢,再交由皇帝進行最後的點選,皇帝喜歡最重要。然而,中央研究院的院長是國家最重要的學術領導人,學術自主發展理當超越政治黨派的考量,雖然中央研院院直屬總統府,如果最後交由與學術專業無關的總統決定,是否出現政治凌駕學術之疑慮?甚至淪爲總統御用之譏?幸好馬總統召見院長候選人不成,但也留下程序合理性的問題。如果新任總統願意尊重中研院評議會的專業決定,應該儘速修改相關法規,以尊重學術專業。

另外,中研院翁啓惠院長事件,也暴露了中研院的缺失,未來如果要擺脫總統幕僚角色,維護學術的獨立自主,必須公開資訊,接受公衆課責。以104年的決算來看,中央研究院年度預算高達155億,相當於臺灣大學的預算規模,中研院的研究人員僅有1025人,研究人員數量是臺大教師人數一半,資源卻加倍,臺大尚有每年培養3萬學生的教育貢獻,中研院研究人員作爲「學術權貴」,不必負擔教學任務,卻不時與一般大學競爭研究資源。

中央研究院作爲政治威權主義的產物,長期以來缺乏監督機制。《中華民國103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覈報告》點名中研院有4大亟需改善之處,包含採購資訊與制度揭露尚欠完善,有近8成的科研經費採逕行採購,授權各承辦採購單位之主管決行;專利權之維護管理及專利技術之移轉運用未落實,且案件逐年下降;環境變遷研究大樓新建工程變更問題以及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開發計劃執行進度落後。這些看似中研院院內的家務事,卻似潛伏的地雷,一旦引爆,不僅影響到社會大衆對於中研院的評價,更斲喪臺灣的國際學術聲望。

期待新總統可以避開過去皇帝選妃的程序,真正尊重學術專業自主,更期望新院長跳脫學術權貴的思維,勇於推倒威權主義的高牆,推動學術公共化,才能贏回羣衆對於學術工作者的信任與尊重。

(作者爲輔仁大學社會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