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球6G統一生態 各方瞄準空天地一體化
5G進入規模商用階段,5G-A的商業化道路尚在探索,6G發展到了什麼階段?賽道的前景如何?在2024全球6G發展大會上,來自產學研界、國際組織等各方專業人士給出了各自的見解。
11月13日,以“奮進新徵程——眺望6G標準前沿”爲主題的2024全球6G發展大會在上海松江區舉辦。國際組織代表、國內外權威專家、知名企業家等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面向2030年及未來的6G應用需求、關鍵技術、試驗驗證、國際標準化等,推動6G關鍵技術及架構成果形成全球共識,推動全球6G統一生態建設。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張雲明表示,6G作爲未來10年全球最重要的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之一,將引領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爲全球經濟發展帶來新機遇。
6G當發軔於5G-A實踐之中
無處不在且有彈性的信號覆蓋、更爲機密和穩定的性能、成倍增加的空天地應用場景,這是3GPP SA主席Puneet Jain提及的6G優於5G的一些特點。他認爲,這些特點將成爲驅動6G發展的潛在動力。
“對於未來移動通信中空中接口的創新,我們期待通過人工智能對信道進行精確匹配以及對業務進行很好的理解。優化波束的權重、方向等,以此提升效率。同時,還要在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的架構上進行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
“我們希望能夠在2025年3月進行首屆3GPP 6G研討會,並且建立6G研究和6G規範性工作。”Puneet Jain介紹了6G標準制定進度,並表示Rel—21時間表最遲將在2026年6月敲定。
據瞭解,Rel—21是規範性6G工作的正式開始,預計將產生第一個正式的6G技術規範。目前,3GPP尚處於Rel—18階段,Rel—19有望在2025年12月進行發佈。
此次大會還發布了“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倡議內容包括:共同推進6G代際創新發展、共同塑造6G智能服務範式、共同制定全球統一6G標準、共同深化6G技術試驗和共同構建6G合作新典範。“面向未來,IMT—2030(6G)推進組願與全球產業各方攜手同行,共促6G創新發展,共創6G美好未來。”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說。
6G生態需要系統性的打造,更需要千行百業的賦能。會上,有不少專家學者、行業內人士對6G的標準制定建言獻策。
鄔賀銓認爲,6G包括包容性、泛在連接、可持續性等多維度目標,大衆剛需與小衆需求難以在同一網絡架構和頻段上兼容。6G終端應該呈現多樣性,6G網絡服務應以剛需爲本,針對剛需應用提出合理的標準。
中國移動副總工程師、首席科學家王曉雲認爲,6G發展的過程中對於商業價值的挖掘和判斷十分重要,這關係到未來網絡的發展路徑和節奏把握。她建議,6G發展要考慮5G實踐中存在的痛點問題和新興業務需求,加強業務研究,尤其是要以業務的端到端流程貫穿指導標準設計。同時,強化系統性,強化跨不同標準組織、同一標準組織不同工作組的協同,在業務研究、整體效能和跨架構等層面實時打通。此外,加強系統設計上界、域、層的至簡協同。
空天地一體化大有可爲
站在科技最前沿的人,看到的6G風景是什麼樣的?記者從華爲、中興、創遠信科等多家公司的展臺找到了答案。
在創遠信科的展臺上,記者看到了四四方方的黑色匣子。其中張貼有“110GHz”字樣的機器引人注意。據相關技術人員介紹,這是公司生產的目前國內領先的矢量網絡分析儀,頻率覆蓋1MHz至110GHz,用於6G、毫米波等的測試。
“隨着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大規模應用,測試將走向毫米波、大帶寬、6G移動通信、空天地一體,這是一個非常明確的方向。”創遠信科董事長馮躍軍表示,公司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面開展6G和毫米波通信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積極佈局6G測試。未來,公司將持續推進6G技術儲備,增強公司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韜潤半導體展出了多款芯片,長寬一釐米左右的“薄片”背後蘊藏着助力6G發展的強大“芯”動能。韜潤半導體董秘馬玥介紹稱,目前公司開發了射頻收發芯片、400G&800G光通信DSP芯片、高性能ADC芯片等關鍵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已在我國通信設施逐步實現規模化應用,助力通信產業鏈進一步實現自主可控及6G發展願景的加速落地。
中信科移動此次帶來了6G端到端以用戶爲中心的技術驗證平臺。據介紹,針對分佈式精準同步6G超大規模MIMO技術在未來Sub-7GHz頻段的部署需求,中信科移動研發了以用戶爲中心的6G端到端技術驗證平臺,初步試驗結果表明,該方案可充分保證網絡的連續覆蓋性能,有效提升系統容量。
先打好6G相關的技術基礎,再與業界一同探索潛在的應用市場。這成爲此次多位參展企業的共識。同時,大多數人表示,目前來看各個技術還在各自發展,6G要做到空天地一體化的網絡融合必須走向系統性的發展。
以AI增亮6G發展底色
AI與6G結對高頻出現在諸多專家學者、行業人士的演講之中。
“AI將會是6G發展底色,成爲創新的關鍵增量。”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認爲,6G的成功與否重點在終端。6G終端將以人爲中心,提供智能化信息服務。6G既要追求技術性能躍升,更要關注技術性價比,需要開發出滿足市場需求的6G。
“我經常被邀請討論5G和AI的結合,回頭來看,很多5G和AI結合的問題拿到6G上同樣成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表示,6G所擁有的高速度、低延遲、高密度的特性使其能夠與AI更好結合。在6G的加持下,AI應用或迎來顛覆性創新的可能。
AI和6G如何攜手做未來創新的引擎?
鄔賀銓認爲,現在AI很熱,AI需要和6G結合,6G更需要AI。例如,當前基礎大模型本身就可以用到6G上,尤其是智能客服,以及一些供應鏈的管理,還可以開發一些場景模型,用在網絡規劃和優化上。
“智能化水平對能源效率、網絡速率、用戶使用感知都是非常好的,這是AI對6G的賦能。反過來,6G也對通用AI提供了很好的支撐,6G爲AI的使用提供計算服務等。”聞庫表示,6G好不好,最主要一點靠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