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峪街道的窗簾“暗語”溫暖老人心!
德露苑社區老年住戶程玉香
向窗外社區工作人員打招呼
冬日清晨,寒意襲人。
門頭溝大峪街道德露苑社區院內,紅色單元管家楊玉蘭裹緊衣領,走出4號樓的家,如往常一樣,開始了遛彎兒巡查。
“7點半了,玉香怎麼還沒拉開窗簾?”見一層101室窗戶內淺褐色的窗簾閉合着,楊玉蘭有點擔心:往常這個點兒玉香早該起牀了。
她趕緊走進樓裡,敲了兩聲門,“玉香,起牀了嗎?沒事吧?”兩分鐘後,72歲的程玉香打開門,滿臉笑容,一把攥住眼前老姐妹的手,“昨兒個睡晚了,才醒,我這就去把窗簾拉開!讓你惦記了……”
每天早上7點半拉開窗簾,晚上7點半合上窗簾——是社區巡邏志願者與獨居老人的暖心約定。在街道社區發動下,百餘名紅色單元管家、65位獨居老人蔘與到這場“窗簾行動”中來。
小小窗簾,平日裡傳遞着平安,關鍵時刻則傳遞着求助信號。
兩個月前,巡邏志願者發現,李大爺家大白天窗簾緊閉,敲門也沒人應,趕緊用備用鑰匙打開門一看,李大爺癱在牀上無法動彈,聞訊趕來的衛生站醫務人員初診判斷是中風,幫老人叫來120急救車送往醫院,這才化險爲夷。
“開展‘窗簾行動’,是社區將被動處理老年人訴求變爲主動服務的創新舉措。”德露苑社區黨委書記孫雲鵬道出“窗簾行動”的初衷。過去,獨居老人的訴求五花八門:電視打不開、報紙沒送到家、電話壞了、吃藥看不清說明書……社區幹部只有11人,60歲以上的居民卻超千人,其中獨居老人就有65人。
“起初,社區在開展養老主動治理、精準治理時,也嘗試過安裝攝像頭、志願者進家門等措施,但最終選定了‘窗簾行動’,既照顧了老人的隱私,又能及時知曉老人狀況。”大峪街道民生保障辦公室負責人劉洋介紹,“窗簾行動”選定的服務對象,都是年齡偏大、行動力差、體弱多病的獨居老人,徵求老人及家人同意後,組織社工和居民志願者開展服務。
號召一出,楊玉蘭就報名當了志願者。“誰都有老的那一天,趁着我腿腳還行,退休了有時間,多給街坊鄰里出點力。”每天一到巡邏時間,楊玉蘭就從6樓往下“掃樓”,順手帶走501室老人放在門口的垃圾;誰家鑰匙忘了拔下來,她立刻敲門提醒;老姐妹程玉香腿疼拄拐時,她經常做了好吃的送過去,順便陪着聊聊家常。程玉香腿好後,也成了志願者,老人說:“要把愛心傳遞下去。”
“窗簾行動”的服務範圍不斷延展,志願者規模越來越大,老街坊們的感情也越處越親。
志願者李淑玲家樓下住的是年過八旬的白大爺,老人視力和腿腳都不好,觀察窗簾之餘,李淑玲還幫着白大爺買菜、拎重物,每月陪着他去銀行取工資。
針對“窗簾行動”,德露苑社區成立了三個保障小組——由微網格員、志願者組成的巡邏小組,由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後臺信息記錄小組,由社區志願者、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組成的後臺服務小組。“三個小組通力合作,構建了權責分明、對接清晰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是社區養老服務多元協同治理模式的具體體現。”劉洋說。
家門口的衛生站,隨時上門的醫務人員也讓老人們的心裡踏實了不少。“有的老人不方便下樓,忽然心臟不舒服,我們得知後,抱着心電圖機小跑着就去了,兩三分鐘就能到。”德露苑社區衛生站站長劉冬花告訴記者,他們還力所能及地爲老人提供入戶採血、輸液等服務。
“我們還對接周邊商戶,成立了商戶聯盟,覆蓋理髮、寵物、超市、肉店等商戶類型。一旦老人有需求,社區幹部在羣裡發佈,就會有商戶響應,爲老人提供服務。”孫雲鵬帶着記者來到社區服務站的一塊電子屏幕前,在名爲“智慧社區老人服務”的系統上,對應顯示着每棟樓、每個窗戶的狀態,點擊進入某一戶,就會顯示出老人情況及聯繫電話。
如今,“窗簾行動”升級至2.0版本,通過爲獨居老人們佩戴智能手環,可以24小時響應需求,老人一旦感覺不舒服,按下SOS鍵,就可以聯繫到子女、網格員、社區書記。程玉香老人擡起手腕,晃了晃智能手環,笑着說:“高科技的紅利,我們也享受到了!”
看看鄰居們都在團什麼?
■ 說明: 本文由家住門頭溝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本號法律顧問:北京市恆略律師事務所,諮詢微信:jwbei2
關注家住門頭溝
看門頭溝大事小情,搜周邊吃喝玩樂!
=======門頭溝的鄰友圈!=======
商務微信:jiasupao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