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醫院診療服務供給 向哪裡要增量

改善人民羣衆就醫感受,如何因地制宜、有重點、見實效地推進?具體到北京等優質醫療資源富集地、全國各地患者就醫集中區,要如何進一步提升羣衆就醫獲得感?近日,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改善醫療服務專題媒體溝通會上,上述問題被反覆提及。其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挖掘效能,最受關注。圍繞這些問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和一些三級甲等醫院管理者介紹了近年來推出的多項創新舉措、改革政策。

革新技術創增量

擁有多個全國知名專科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是全國各地不少患者求診的最後一站。如何在有限的空間、醫療資源條件下增加服務供給,是該院的必答題。

“近年來,我們持續探索互聯網﹢全生命週期的醫療健康服務模式。”北醫三院院長付衛介紹,該院通過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用技術革新來創造增量。

“一是突出‘全時空’。”付衛解釋,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不斷增強醫療服務供給能力。例如,推出“碎片﹢實時”的出診模式,聚焦患者需求,通過手機移動端爲患者提供諮詢建議或爲複診患者開具處方及檢查檢驗,實現診療服務一週七天全時段覆蓋。增設雲診室功能,實現在預約時段患者和醫生進行視頻複診。截至目前,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註冊患者近200萬人,累計提供互聯網診療及諮詢服務60萬人次,爲6萬多名患者開具處方並提供全國藥品配送服務。

“二是突出‘全方位’。”付衛介紹,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於2022年首次實現醫、藥、護、技多角色上線,患者可享受全方位的線上醫療服務。系列舉措不但讓患者少排隊、少跑路,也在一定程度上爲線下診療騰出更多號源空間。以無痛胃腸鏡檢查爲例,2022年6月到2023年8月,該院先後推出建立消化科線上評估團隊、增設麻醉科雲診室等措施,開展線上評估訪視、病理解讀及複診取藥,將患者到院次數減少一半。

“三是突出‘全流程’。”付衛表示,北醫三院互聯網醫院以信息技術爲依託,梳理服務流程,提升智慧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患者就醫效能。他舉例說,該院互聯網醫院推出在線預約檢查、手術查詢等功能,患者可通過手機移動端完成超聲、X線及CT等影像檢查項目的預約、改約;支持雲膠片、檢查檢驗報告、電子病歷、電子票據下載,具有住院病案線上複印、郵寄等功能;在傳統診療服務基礎上持續向診前的健康管理、健康體檢、預問診、智能分診,診後的慢病管理、隨訪康復等延伸,進一步方便了患者。

北醫三院的做法並非個例。據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處長陸珊介紹,北京市多家大醫院都在積極推進“互聯網﹢醫療”服務。全市已建成互聯網醫院73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有252家。2024年1至5月,全市互聯網總診療量達64.81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59.9%。“全國更多患者因此享受到了‘指尖上’的優質醫療服務。”陸珊說。

優化管理擴增量

冠脈造影,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導管消融……當外地患者慕名來到以治療心肺血管疾病見長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會驚喜地發現住院、手術等並不存在漫長的等待,一些手術可以在日間診療中完成。

“我們依託心血管內科、外科的專科力量,醫療、醫技、護理、管理團隊協同聯動、緊密配合,自2023年6月起推出心血管介入日間診療專項。在確保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多項手術可以實現從患者入院、手術到出院全過程在24小時內完成。”北京安貞醫院常務副院長周玉傑表示,心血管介入日間診療不但縮短了患者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降低了外地患者家屬陪同就醫成本,同時提高了醫院的牀位使用率,讓更多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截至目前,該院心血管介入日間診療項目已完成5600多例介入手術。“我們將持續擴大日間診療收治範圍,不斷提高日間手術佔比。”周玉傑表示。

通過優化管理擴充優質診療增量,在北京市不是個別行爲,而是一項系統工程。陸珊表示,在全市範圍內,優化門診服務正在全面鋪開。“二、三級醫院錯時開設黃昏門診、夜間門診、週末門診,擴大號源以及重點科室號源的供應數量,增加就診可選擇時間,方便患者下班後就診。”陸珊介紹,目前北京市125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黃昏、夜間門診,日均服務量達1.6萬人次;239家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開設雙休日和節假日門診,日均服務量達21.1萬人次。此外,北京市還全面推進檢驗檢查報告和醫療影像線上查詢和結果互認等工作,對181項醫學檢驗項目、300項醫學影像檢查項目實現全市範圍內醫療機構間互認,並逐步推進檢驗檢查結果在醫生工作站實現線上共享調閱。在陸珊看來,減少甚至杜絕不必要的重複,就是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分級診療出增量

把好鋼用在刀刃上,還應做好分級診療,爲大醫院診療擠出增量空間。陸珊表示,爲此,北京市持續加大基層預約轉診服務力度,穩步推進分級診療。

“我們建立完善基層預約轉診平臺,統一預約轉診號池,全市醫聯體內95家三級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爲基層預留30%的號源,其中專家號源不少於50%。全市2000多家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均可通過該平臺上轉患者。”陸珊說,考慮到北京的大醫院要承擔相當一部分外地患者診療任務,22家市屬醫院在常規放號週期2周前,還會按比例爲外地來京患者、診間預約患者預留號源,此後再將門診預約號源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臺向各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放。

爲保障分級診療推進順利、轉診規範順暢,北京市已建成62個綜合醫聯體,成員單位有600餘家,全市各區基本實現醫聯體二、三級公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覆蓋。陸珊稱之爲“橫向到邊”。同時,建成16類專科122個市級專科醫聯體,成員單位包括相關專科的220家二、三級醫院,即“縱向到底”。在此基礎上,北京市通過制定醫聯體轉診規範、七類慢病雙向轉診標準,進一步明確醫聯體內雙向轉診要求和具體病種的轉診指徵,規範醫聯體轉診行爲,促進上下聯動。

據介紹,2024年1至4月,北京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下轉患者53.9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39.8%;全市社區衛生機構向上級醫院轉診患者34.27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9.2%。

文:健康報記者 崔芳 特約記者 姚秀軍

編輯:管仲瑤

校對:李詩堯

審覈: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訪問yuanben.io查詢【1F67R79S】獲取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