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必修國文課也能用AI上 暨大老師教學生以科技重現平埔族文化

▲學生利用田調所採集來的資訊,透過生成式AI繪圖,產生出番婆鬼的形像。(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記者高堂堯/南投報導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林鴻瑞善用AI人工智慧等工具授課,並鼓勵學生利用熟悉或擅長的AI工具到文本分析以及課堂成果上,不但習得中文思辨與表達能力,還能以影音創作、桌遊、繪本等方式再現散逸許久的埔里平埔族故事,讓致力尋回平埔族文化的巴宰族羣文化協會都大爲驚豔和激賞。

暨大通識中心主任林松柏表示,林鴻瑞長期深耕埔里平埔族文化探究,多年來在他開授名爲「中文思辨與表達」的大一國文必修課中,特別設計「船山講古創作」課程單元,應用ChatGPT、AI文本分析、AI心智圖生成及AI圖片生成等工具,進行國文的創意教學轉化練習,從文本解析、撰寫故事大綱或劇本、AI圖片生成工具產出繪本、文創商品或微電影等,突破傳統窠臼,除提升學生興趣及成就感,也深化其聚焦主題以及下達明確指令的能力,是令人讚賞的教學創新。

▲暨大學生利用AI的文本分析,將巴宰族幾乎失傳的咒語集結成圖文並茂的咒語故事集。(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林鴻瑞指出,6年前開課時,因修課學生涵蓋理工、人社、教育、管理等背景差異很大的科系,爲求授課內容周全,故將AI人工智慧等科技應用到課堂講授與實作上,輔以社會參與式的課程概念,將埔里平埔族的語言或文化爲載體,參酌不同領域學生的專長和興趣予以啓發,未料獲得出奇熱烈的回饋。

▲▼暨大國文課利用AI工具,讓學生培養思辨能力。(圖/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提供)

爲讓學生學習成果被看見,林鴻瑞也舉辦船山講古成果發表會;修課學生李佩穎與張庭傭對遊戲設計很有興趣,就組團發表巴宰族聚落爲主體的桌遊,希望讓人從中認識平埔族所在愛蘭地區的地理文化,而紀品瑀團隊則應用AI圖片生成與配音,將當地流傳許久的「番婆鬼」故事,具體呈現爲趣味橫生的動態文本,還有學生利用AI的文本分析,將巴宰族幾乎失傳的咒語集結成圖文並茂的咒語故事集。

學生吳佩儀說,之前根本沒聽過巴宰族、更別說深刻認識平埔族文化,因爲本堂課的AI工具學習應用纔有所認識,也讓課程更生動;應化系王同學也表示,這門課讓他深刻體會到文化傳承的責任感,透過船山講古的AI工具來創作,除懂得使用,也意識到可善用AI工具,將寶貴的文化遺產能夠傳承與發揚,讓更多人珍惜自己的歷史文化;觀餐系張同學也指出,原以爲平埔族幾乎已經絕跡,沒想到透過AI工具文本蒐羅分析後,才發現碩果僅存的巴宰族的文化就近在埔里,可以應用共同的創作成果協助文化傳衍,是他這堂課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