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餘震讓人心慌慌!4成民眾有幻震感覺一直在搖 身心科醫師盤點緩解不適症狀5方法

文 李政純

今年的地震很多,大小余震不斷髮生,讓人心慌慌的,有些人甚至產生幻覺,明明沒有發生地震,卻一直感覺在搖,有人以爲自己頭暈了,這些現象都讓人感覺相當不安、很焦慮,更擔心未來還會有餘震發生。

每次地震後過,不免讓平靜安全的生活,泛起了不安的感受,有些人會覺得心情緊繃、緊張,擔心又會再次地震;也可能變得對環境較爲敏感,比較嚴重的人,甚至還會有失眠的情況發生,這些都是地震後可能的反應。

2到4成民衆出現幻震

檯安醫院心身科主治醫師陳長聖指出,地震後會出現很多身心不適狀況,比較嚴重的就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羣,是需要被治療的;輕微的話,包括像是焦慮、失眠......等可以自我控制的情趣,且這些不適時間會慢慢縮短,情緒會逐漸好轉起來;但其中有一種稱爲「幻震」(phantom earthquake)的疾病,也有人稱之爲「地震後頭暈症候羣」。

在日本的熊本大地震之後以及巴爾幹半島地震後,開始有人研究幻震現象,研究發現大地震後,約有20~40%的人在一個月內會感覺一直在地震,可能是前庭平衡系統失衡,也可能是緊繃情緒加上身體的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大腦錯覺(misperception)。

陳長聖說明,若耳鼻喉科檢查沒有生理上的問題之後,身心科醫師就會認爲是因爲,地震後的擔心、焦慮或害怕,所導致身心一系列的反應;這表示本體感覺因爲焦慮情緒錯亂了,所以出現明明沒有發生地震,卻一直感覺在晃動、搖動,尤其是原本就有憂鬱、焦慮傾向的人,以及20歲以上的族羣,比較會出現幻震的狀況。

5字訣緩解幻震帶來的不適

陳長聖表示,如果感受到幻震帶來的不舒服,可以遵照精神醫學專家推薦的5個步驟來緩解不安情緒,包括安、靜、能、系、望。

安(safety)

安是指安全,如果開始擔心、害怕,感覺地震時,先覈對一下所處環境是否安全,例如觀察桌上玻璃杯的水是靜止不動還是搖晃,或是看看天花板上的風鈴、吊燈有無動靜。透過視覺來確認沒有發生地震,眼見爲憑,確認不是外面在動、而是自己的心在動,並提醒自己:「我現在是安全的!」。

另外,也不要一直去看災難新聞或畫面,因爲觸景傷情,會越看越恐怖、讓自己更加不安。因此,陳長聖建議,放下手機、平板和關掉電視,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靜(calming)

靜就是冷靜,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陳長聖自己習慣用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有些人則是透過冥想,有人則有宗教信仰,就可以禱告、唸佛號來讓自己平靜,還有人是透過喝茶水、吃零食,讓心情平靜,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都可以。

能(efficacy)

能則是自我有能感,就是我可以做到,原來我能夠。尤其是在心理創傷之後,很多人會陷入我不夠好的心力狀態,也就是說,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或不管做什麼都沒有用,比如說,看到因地震倒塌的大樓中有寵物,但我卻救不了、使不上力,陷入自我否定的狀態。

此時可以做些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例如打掃居家環境、煮碗泡麪、給自己倒一杯水等等,讓自己感覺還能夠照顧自己。

系(connectedness)

系是聯繫。因爲人類是社交的動物,當我們和他人有聯繫、有溝通時,安全感也跟着提升,所以,如果是自己獨居或是感覺孤單時,要趕緊去尋找資源,像是打電話找朋友聊聊天,關心一下彼此,或是用文字訊息去求證親友的安全,甚至只是跟大家打聲招呼,維持與外界的溝通。會覺得自己並不孤單、並不是被放棄,也得到紓解與支持。

望(instilling hope)

望是希望感,例如很多人在地震之後會有「活着真好」、「我人沒事真好」等的感覺,時時刻刻都要提醒自己「活着真好」,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財物的損失都是身外之物,只要活着,就還能工作、賺錢,就有希望。簡單來說,就是跳脫負面思考,保持正向希望,自我勉勵打氣,不要放棄希望。。

出現警訊,儘快求助專業

最後,陳長聖提醒,在面對壓力或心理創傷時,一定去求助身心專業醫師或人員,他們會透過專業來了解患者的難過、悲傷和自殺想法,尤其是已經出現自殺念頭,覺得自己不夠好、不值得活在世界上的想法時,一定要趕緊求救,不管是找精神科醫師,或是打電話給生命線、安心專線或是張老師,都是很好的求救管道。

另外,失眠超過一個月,或是憂鬱、焦躁情緒或容易生氣等狀況維持很久、與原本的自己不太一樣,超過半個月,都是警訊,千萬別疏忽,要趕緊求助專業,纔不會造成遺憾。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