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響第一槍!山東省屬事業單位轉企,打破鐵飯碗,涉及多個領域!
山東部分事業單位改企,涉及多個行業,有利還是有弊?
近日,山東省事業單位轉企的消息引發網友關注,據瞭解,此次轉企共涉及32類共79家省屬事業單位,其中包括幼兒園、小學至大學、醫院、研究機構等等,這些轉企單位大約佔山東省屬事業單位編制總數的十分之一,而轉企的大多數事業單位性質屬於自收自支類型。
爲什麼要轉企?官方迴應目的主要是爲了節省編制名額,提升公共服務質量,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加稅收、提升職工福利待遇。目前發佈的文件中,對轉企員工勞動關係、社會保險、轉制前已離職退休人員生活待遇發放等等做了規定,爲事業單位順利轉企提供了依據。
【點擊觀看視頻】
行了,咱們先來扯扯什麼是“事業單位轉企”。這個說白了就是把那些本來由政府操盤,錢也是政府出的單位,改造成得自己掙錢、自己養活自己的企業。
這不,山東省就有個大動作,要把79家省屬的事業單位給改成企業,牽扯的種類多達32個,什麼幼兒園、學校、大學、醫院,還有研究所之類的。這些加起來差不多佔山東省所有事業單位的十分之一,這次動作可不小。
那誰不知道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是鐵飯碗啊?這次山東這一出,可真是給了大家一個驚喜,那通知一出,幾十年的老規矩被打破了。原來安穩的事業單位員工,一夜之間變成要自己打拼的企業職工了。考公的大省山東,這下真是給了大家一個當頭棒喝!
咱們山東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考公熱門,這次還跑到最前頭去轉事業編成企業,看這架勢,改革的大風暴是真的來了。山東這個試點,弄不好全國各地很快也得跟着這麼整。
不管是因爲經濟壓力還是要改善體制,這種改革總得往好的方向去想。變相市場化,按企業的玩法來,可能也不再是那種一個蘿蔔一個坑了,大家可能還得競爭一下上崗呢?
爲啥這次得轉企呢?官方口徑是爲了節約編制資源,提升公共服務效果,說是這麼說,還能通過這個辦法多收點稅,提高職工福利。
但說來說去,不就是想讓財政少操點心嗎?企業化了,工資發放能隨便些,多幹多得,這樣政府就不用時時刻刻操心這筆錢了。
但是,回過頭來看看咱們即將轉企的職工兄弟們,這真是個大懸念。官方雖然一本正經保證,說轉了企之後,在勞動關係、社保、退休金這些方面都有法律規範,可誰知道實際操作起來會怎樣呢?到時候萬一編制一沒了,鐵飯碗也隨之碎了,那些曾經的福利待遇,豈不是越走越遠?
直說吧,這轉企的事,主要就是想讓公共服務更上一層樓,讓大家的飯碗更牢靠。那種老式的“鐵飯碗”可能真得說再見了,但這轉變,說到底,是想把鐵飯碗換成金飯碗。管理方式一旦靈活起來,待遇或許還能跟着水漲船高。
這事兒一出來,有的人歡呼雀躍,覺得終於可以按勞取酬,不用再跟着吃大鍋飯了;但也有人揪心,尤其是那些老師醫生,擔心一旦改革,原有的那些保障沒了,上班心裡也就沒底了。
再聊聊那些研究機構吧。以前他們可能就是安心搞研究,等着國家撥款。現在改成企業了,就得開始算計怎麼把研究成果變現,掙點實在的錢。
這麼一來,科研人員的幹勁兒可能就更足了,創新的火車頭也能加速,說不定咱們山東就能冒出更多的科技新花樣,對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當然了,改革哪有那麼簡單,總得經歷些“陣痛”。比如那些習慣了平穩日子的老員工,可能會覺得有點難受;再比如,市場競爭越來越猛,這站穩腳跟兒的事,也不是那麼好說的。
但咱們中國人啥時候怕過挑戰和變化呢?想想改革開放初期,那會兒多少人也是試着摸着石頭過河,最後不是也闖出了一片新世界嗎?
省錢省事兒
這一招,主要是想省錢。原來事業單位的員工都靠財政養着,現在一改成企業,得自己掙錢養活自己了。這麼一來,政府的負擔自然就減輕了不少。
提高效率
再來看效率問題。以前事業單位,不管你幹多幹少,錢一個樣,現在改成企業了,誰幹得多誰收益高,這不就能激勵人更賣力嗎?
提升服務質量
政府覺得,這些單位一旦變成企業,爲了生存,就得把服務質量搞上去。要不然誰還會去找他們看病、上學?這樣一來,老百姓能享受到的服務也就更上一層樓了。
摸着石頭過河,誰知道水有多深呢?但這次山東真的是敢打頭陣,直接按下了改革的啓動鍵。這不僅僅是對那些事業單位的挑戰,其實也是對我們整個社會體制的一次深思。
這種大變革,到底是好是壞,可能還得讓時間來給咱們答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這種改革的勇氣和決心,是值得每個人學習和尊重的。
想想看,如果你自己是事業單位裡的一員,面對這樣的大變動,你心裡會是什麼感受?你會怎麼應對?這不只是山東的事,其實關係到每一個人的未來。
改革後啥變化?
身份變化:以前你是事業單位的員工,現在得變身成企業的一員了。
工資待遇:工資可能會漲哦,因爲現在企業能自己決定給多少錢。
管理方式:管理會更隨意一些,可能會推行“多勞多得”的模式。
社會保險:之前是事業單位的退休保險,現在得換成企業職工的養老保險了。
退休人員:對於已經退休的人,待遇還是老樣子,照舊按原來的方式發錢。
“轉企業了,工資能漲,管理也靈活多了。原來事業單位有點死板,現在可以多勞多得,幹得棒的能多掙點,挺好的。”
“編制一沒了,原來的‘鐵飯碗’不就變成‘瓷飯碗’了嗎?以後工作穩定性怎麼保證?特別是醫院、學校這些地方,會不會爲了掙錢,服務質量就不顧了?”
“現在不少年輕人就想着考公務員,考不上就好像沒路了。這次改成企業了,也許能給年輕人多些選擇,不一定非得擠公務員這條路。”
編制這事兒真的很吸引人,不少大學畢業生畢業後第一反應就是回家考公。如果連續幾年考不上,有的人就開始頹了,找不到工作,最後就陷入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這次改成企業之後,可能會在這方面有點改觀,但是對醫院、學校這些地方,改變後的性質會不會帶來副作用?如果沒有國家的一些約束,怕會適得其反喲!
大家怎麼看這個問題?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所涉及的時間、事件過程以及圖片均來自網絡,用以傳播正能量,無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導。請讀者不要一概而論,也不要陷入人身攻擊等不必要的行爲。對待這一事件,請保持理性,不要輕信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並非法外之地。如有關於本文真實性、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等問題,歡迎及時聯繫作者,我們將積極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