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沃斯論壇發佈報告稱極端氣候或造成全球最大危機,化石能源使用將逐步減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在瑞士當地時間的1月15日,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在達沃斯召開,論壇主題爲“重建信任”。此次論壇將圍繞經濟增長、氣候與自然行動等全球迫切事項,深入對話交流,爭取促進合作。

世界經濟論壇發佈報告稱極端氣候將帶來1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12億人口恐成“氣候難民”。

瑞士當地時間16日,世界經濟論壇發佈新報告《量化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該報告介紹了極端氣候對人類生命健康的影響以及對全球經濟的衝擊。報告預測,截至2050年,全球極端氣候危機可能會造成約1450萬人死亡,直接帶來約12.5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全球可能會有多達12億的“氣候難民”。

報告指出,極端性降水與乾旱將是未來最主要的氣候危機,也是對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最大的兩個因素。報告稱極端性降水會引發洪水以及海平面上升,並且預測截至2050年,約有850萬人因洪水而喪生。此外,突發性洪水還會增加患應激後遺症、焦慮症和抑鬱症的概率。對於海平面上升問題,報告稱當前潮汐洪水發生的頻率是50年前的10倍。

除了極端性降水外,乾旱問題也將尤爲嚴峻。報告預測,到2050年預計320萬人將因乾旱而喪生,以及近10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從古到今,乾旱問題一直是困擾全球各地的難題,除了熟知的非洲外,美洲、歐洲也各有40%、20%的人口面臨乾旱危機。

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3年多項氣候表現破歷史記錄,2024年可能比2023年還要熱

《量化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這一報告對未來氣候危機的預期並非危言聳聽。1月12日,世界氣象組織確認2023年爲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並且表示自1980年起,每個十年的氣溫都高於前一個十年。

此外2023年多項氣候表現也打破紀錄,世界氣象組織在其去年發佈的《2023全球氣候狀況報告》中稱,溫室氣體水平創歷史新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水平已比工業化前時代高出50%;海平面上升創歷史新高,而且還在加速上升;海洋表面溫度達到歷史新高,南極洲的海冰範圍降至歷史新低。

2023年厄爾尼諾現象致使全球氣溫升高,而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塞萊絲特·紹洛稱,由於厄爾尼諾現象通常在高峰過後纔對全球氣溫產生最大影響,因此2024年可能比2023年更熱。

二氧化碳排放超疫情前水平,化石能源在供需兩端將逐步減小

氣候的變化與人類活動直接相關,而化石能源使用造成的碳排放則是最主要原因。根據Carbon Brief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化石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經超過了疫情前水平,追平了2019年的409億噸的記錄。

去年化石能源似乎走進了一個怪圈,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氣溫的上升,而應對高溫各國又不得不增加化石能源的使用保供電。例如我國去年1-11月火力發電累計同比增長6.09%,遠超前年全年的0.9%。而火力發電的80%來源於煤炭。總體來說目前新能源的規模與效率仍有待提升,新能源難以短時間替代化石能源。

8年前的《巴黎協定》,聯合國確定要將本世紀全球升溫控制在2°C以下,並爭取控制在1.5°C以內。而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45攝氏度。不要小瞧這零點幾度的差距,以非洲的乾旱地區爲例,如果氣溫上升2°C,當地水源將會完全乾涸。

留給人類的時間不多了,很多信息預示2024年後化石能源的使用將逐步減少。例如去年的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8),各國最終達成協定,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在能源系統中轉型擺脫化石燃料,並在關鍵十年加速行動,以在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國際能源署(IEA)也表示如果各國政府希望將全球變暖幅度限制在工業化前時期以來的1.5攝氏度以內,那麼到2030年化石燃料需求必須減少25%以上,最終到2050年減少80%。

總體來看氣候危機的問題刻不容緩,全球範圍內近期紛紛對這一問題展開探討合作,世界各國對此重視程度空前。在此背景下,以煤炭、石油爲代表的化石能源在需求端與供應端將逐步減小。對此國際能源署最近也表示隨着清潔能源的加速增長和化石燃料使用量的下降,全球化石能源相關排放量可能在2023年達到峰值。(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谷碩,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