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狄公案》:狄仁傑當棋子,皇后是大玩家
《大唐狄公案》首更四集,我用一口氣追完。
這部劇的狄仁傑,有點不一樣。
在《大唐狄公案》中,狄仁傑是有少年氣的遊俠。
一、少年意氣狄仁傑
狄仁傑是神探,也是功夫高手,這個設定不錯。
《大唐狄公案》原著中提到狄仁傑有兩大傳家寶,一個是雨龍劍,一個是狄父親手批註的司法斷案典籍。兩者契合狄仁傑文武雙全的形象。
把狄仁傑視爲只會破案的儒生,是對狄仁傑藝術形象的窄化。
事實上,儒生也要有武藝技巧,孔子強調學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御就是武的範疇。
能文能武的狄仁傑,是對狄仁傑影視形象的豐富和拓展。
第一集開頭,客棧盜珠案。
案件不復雜,狄仁傑輕輕鬆鬆破案並不爲奇。客棧人流量大,搞出複雜大案本就不現實。
這段戲不僅展現了狄仁傑的破案能力,更彰顯了狄仁傑的仁厚善良——比如他會給喝水裹腹的落魄男子一張餅。
第四集有個明顯的時間,顯慶四年,正是公元659年。
狄仁傑出生於630年,顯慶四年,他29歲。
29歲的狄仁傑依舊有不服命運,改變世界的勃勃生氣,這是史實和演義的巧妙融合。
有少年氣的人會有一種純潔的理想。他們有看到世界醜惡的心智,因爲理性剛剛建立,相信自己掌握了世界的真理和道義。少年更想改變世界,會積極和命運抗爭。
狄仁傑不滿恩師魏無疾的保守主義,他不是不顧念恩師情分,而是他的純潔理性佔了上風。
週一圍的狄仁傑,是少年狄仁傑。從少年狄仁傑成長爲狄公,還需要很長的人生路。因此,皇后會說他還需要歷練。
狄仁傑從遊俠變成蓬萊縣令,這可以說是他人生的重大轉折點之一。狄仁傑本無爲官作宰的志願,他卻能興沖沖地赴任。
此處或許隱藏了更加神秘的重要信息。
狄仁傑能很快上任,背後離不開皇后的大力支持。
爲何這樣說?
唐朝科舉制度中,能跑到殿試的贏家每年只有一百多人,這也會面臨畢業生太多崗位不夠用的就業壓力。從舉子變成官員,通常是數年的等待。
狄仁傑是皇后搞科舉改革的受益者之一。
二、進擊的皇后
在封建社會,皇后有勇氣改變原先的遊戲規則,足以證明她是個強者。
鳳印案,乍一看是維新派和守舊派的鬥爭,其實是後(huang)權和相權的鬥爭。
第四集,守舊派給長孫卿求情時,說的是“請聖人爲長孫大人做主啊。”
皇后皇帝處於同一畫面,與其說他們是統一戰線的盟友,不如說這是皇后皇帝平權的象徵。
皇帝是聖人,皇后也是聖人,顯慶四年的大唐,已經進入二聖時代。
長孫卿和皇后掰手腕,註定是輸家。
前四集用了三重反轉證明,長孫卿看似鳳印案的進擊者。其實,真正的進擊者只能是皇后。
皇后利用鳳印案,如願打倒以長孫卿爲代表的保守派。
《大唐狄公案》拍出了權斗的血腥本質。皇后和長孫卿的你死我活,不是先進打倒落後,正義戰勝邪惡的英雄故事。
它依舊是權力的遊戲。
狄仁傑願意做皇后的馬前卒,大概率是因爲皇后利用科舉,講了一個動人的故事。
原先的科舉制度,看門第,講出身。
皇后推動科舉改革,不看門第,不講出身。
值得一提的是,狄仁傑在第四集參加的殿試,皇后也來坐鎮,這不過給天下舉子蓋下思想鋼印,皇后是實權人物。
第一集中,明珠偷盜案的發生地是狄仁傑居住的客棧,客人多是希望利用科舉考試打翻身仗的艱苦出身。
在分析嫌疑人時,此處用了大段篇幅。
有皓首窮經的賣炭翁許會,有買不起食物喝涼水度日的劉奔,有用荔枝果腹卻拉肚子的周遊,有十天才能休息一天的壁畫師馮夢柳……
這個名單還可以列很長。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窮人。
我看完第一集,以爲這是注水戲。
看到第四集,我才明白這段戲的分量。
殿試開榜,進士榜上,無一人是客棧中人。
更明顯的證據是,中舉的是那些錦衣華服的考生。
從服裝上看,他們大概率是貴族子弟。
這兩場戲揭露一個殘酷的事實。
皇后改變科舉的遊戲規則,不看門第,不看出身,皆可考試。然而,窮人們即使拿到入場資格,但大概率也是陪跑。
窮人想要通過科舉實現階層跨越,只給入場券,卻不提高他們的競爭力。那麼,這個改變更像是拉攏人心的政治作秀。
第四集出現的顯慶四年,背後隱藏的歷史,正是以長孫爲代表守舊派被嚴打的659年。
顯慶五年,皇后的盟友皇帝患有風疾之症,不能處理國家大事。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巧合。
結語:
前四集,一共出現過三次骰子。
第一次,馬榮用骰子賭博搞錢。第二次,皇后用骰子暗示狄仁傑可以做她的隊(qi)友(zi)。第三次把骰子扔在河中。
就目前的劇情看,狄仁傑扔掉棋子,有一種可能是,他和皇后互相合作,也是互相博弈。
皇后想要狄仁傑做自己的棋子,狄仁傑也想借助皇后的力量去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法治世界。
最妙的是,當皇后拿出骰子時,說了句耐人尋味的臺詞。
“有些事情看似命運使然,實則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有人動了手腳。”
很多時候,我們以爲的巧合,從來不是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