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視域下高校思政教學創新實踐

□張俊

大思政視域下的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應積極通過創新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切實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思政課堂、專業課程、校園文化之中。因此,高校應重視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建構,全面統籌教育教學各環節與各要素,推動思政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員育人構建大思政育人大格局

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堅守“爲黨育人、爲國育才”的教育使命,必須抓好課程思政建設,實現育人與育才的有機統一。因此,高校應始終堅持人才培養工作和課程思政建設工作的全面性、系統性和可持續性,以“全員參與”大格局保障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有序推進。

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高校黨委領導班子應主動扛起“抓思政工作、育時代新人”的重擔,完善頂層規劃、強化組織領導,確保思政教育始終朝着正確方向發展。一方面,將“三全育人”理念、大思政育人格局引領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納入議事日程,組織全體教師深入學習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精神、文件精神和指示要求,提升教師政治意識、強化教師政治擔當,促使教師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實踐自覺投入思政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黨委統一領導,以馬克思主義學院爲重點,各職能部門和行政主體協同參與、積極響應的一體化工作格局,將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同時,黨委領導班子應在深入學習、廣泛調研、集中研討、意見彙總的基礎上,立足高校自身發展實際和發展現狀,起草和制定實施細則、工作方案和管理制度,制定嚴格的質量評價標準和動態評估標準,推動課程思政建設長效化、常態化推進。此外,構建家-校-社會全員育人工作格局,統籌校內校外優勢資源、凝聚校內校外優勢力量,共建聯合培養基地和實踐基地,共同投入思政人才培養工作中。

全過程育人完善大思政育人大鏈條

大思政育人引領下的思政教育工作應在凝聚全員育人合力的同時完善育人鏈條,將思政教育貫穿學生成長成才全過程。因此,高校應以提升育人實效爲導向,推動德育元素融入教育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後等環節,實現全程育人。

在課前環節,加強校際、校地、政校的溝通協作,依託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科研項目支持、人力支持等,籌備成立內容研究室和“人才智庫”,負責挖掘整理思政元素;按照不同專業的教學需求和教學目標,建立專門的共享素材庫,爲大思政育人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資源保障。從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挖掘與專業教育相契合的元素;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院校精神、辦學理念、治學之思等方面挖掘德育元素,以“內容爲王”爲導向,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走深走實。在課中環節,保障教學供給與實際需求相適應。根據學生主體的內容需求、身心發展規律、教學規律等,建設涵蓋不同學段、不同層面的德育素材庫,以滿足各學段學生學習需求。在大一、大二階段,專業教師在進行理論教學過程中,側重引入思政相關的基礎理論、原理、觀點等,幫助學生“扣好第一粒釦子”;在大三、大四階段,專業教師在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側重引入創新創業、心理健康、職業道德、法治意識、工匠精神、社會責任、最新戰略部署和大政方針等內容,引導學生自覺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社會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在課後環節,主動根據教學反饋對內容進行適當修正和調整,努力構建階段性與整體性相結合的內容體系。

全方位育人構建全場域全覆蓋的教育體系

大思政視域下,構建全場域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綜合教育體系應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建構應注重供給方案和管理模式優化,主動根據場域變化和方位變化,提供與之相適應的內容供給和育人體系,推動高校思政教育落到實處,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價值塑造和思想教化。

在理論課堂中,教師應更新育人理念、創新育人手段,提升思政育人實效。在育人理念層面,堅持以學生爲中心,主動從單向灌輸轉變爲雙向互動,重點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教師應在課程設計過程中主動將學生的內容需求和價值期待納入考量之中,以實施思政教育爲核心。在育人手段層面,專業教師應在課程思政教學、思政課堂教學中引入案例型、探究型、體驗型、合作式教學,引導學生逐漸從教學“觀摩者”轉變爲“參與者”,將“一言堂”轉變爲“衆言堂”。同時,專業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中注重引入更多以多模態方式呈現的思政元素,提升課堂教學感染力和親和力;主動變換敘事風格,將學科話語、生活話語有序穿插,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內在統一。

在實踐教學中,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提供多層次、多場域的思政實踐教學平臺。在紅色教育基地、實踐基地、虛擬教學場館、互聯網在線教育平臺,大學校園、企業生產車間、田間地頭、街道社區、革命基地等開展實踐教學,科學有效地將課程思政實踐課堂、思政課堂與社會大講堂聯繫起來,將線上線下實踐教育平臺聯繫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在實踐體悟中完善知識體系,自覺樹立高度的政治認同和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教學教師應豐富教學形式,以顯隱結合的方式讓思政元素、專業知識入頭腦、入心。如,組織學生參加見習實習、社會調研、經典誦讀、情景演出、拍攝思政主題的Vlog、公益服務等;還可依託黨建團學活動,組織學生參觀革命遺址、歷史文物、展陳中心等,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思政教學中,以更開放、更“鮮活”的實踐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和體驗感。

(作者系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