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石油專家提出“幔源油氣”理論,找到3個有力證據
用幔源油氣理論指導石油生產,或許還缺點火候!
無機成油說和有機成油說的爭議一直存在,崔永強博士作爲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博士,歷來是支持無機成因中的幔源油氣說的,並且他還試圖說明現在石油產量下降的原因是我們走錯方向了,如果用幔源油氣說或許能提高產量。
“幔源”油氣說的主要觀點認爲,現在的石油其實都來自於地球100公里深處的地幔,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崔博士找到了3個有力證據。①石油具有生命分子特有的旋光性;②石油具有生物所特有的分子,即生物標記物;③99%的石油發現於沉積盆地。上述依據均已經獲得重新解釋:
過去科學家之所以堅定地支持動物屍體成油說,主要是因爲大家發現有生命的分子有一種特殊的旋光性,是一種類似於DNA的螺旋結構,而那些不是來自於生命的有機分子沒有這種特性,所以認定石油就是動植物屍體演變而來的。
但是現在科學家發現隕石中的一些有機分子也具有旋光性,這似乎證明了旋光性並不是生命所獨有的特性,至少石油成因不能以旋光性作爲決定性證據。
第二個,同樣是說石油具有生命獨有的標記分子,比如姥姣烷和植烷。但是這一證據也被推翻了,它不僅在隕石中被發現了,還存在於地幔巖捕擄體中。
第三,石油因爲大量出現在沉積盆地中,所以被認爲是動植物沉積形成的。但是崔博士提出反對意見,他認爲含油氣盆地基本都出現過大規模上地幔軟流層隆起,因此沉積盆地中的石油也很可能是來自地幔。
這三個證據的確精準地反駁了有機成油說,但也僅僅是從側面證明了動物屍體成油說地漏洞,而沒有從正面直接證明地幔油氣說的合理性。
這裡我提一個問題,如果石油不是生物屍體演化而來的,請問源源不斷的石油是怎麼合成出來的呢?無機成油的公式是什麼,原材料是否充足?
要知道,是有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而且是不和氧元素捆綁的碳元素,所以它幾乎不太可能是二氧化碳氣體產生的,要奪走二氧化碳的氧,現在發現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另外,地幔中充斥着岩漿,它的主要成分是氧、鐵、鎂、硅,而最重要的碳元素卻少的可憐,它是如何形成碳鏈極長的石油的呢?崔博士又如何證明地幔形成石油是源源不斷的呢?
顯然崔博士並沒有給出直接證據,他還是隻從一些表象研究中找到了是有可能來自地幔的證據,比如從地幔橄欖岩中,抽提出了C13~C35石油烴類。
然而,這也只能說明有的石油可能來自於地幔,而無法證明地幔可以源源不斷地形成石油,一個很明顯地證據是地殼中的碳單質比地幔多得多,是整個生態圈碳含量的26000倍,而地幔的含碳量甚至連生物圈都比不上。 最後崔博士引入了一個化學驅的概念,試圖證明我們現在的採油方法是錯誤的,它會讓油田的總產量下降,而如果用地幔油氣理論採油,產量就會增加。
化學驅是勝利油田發明的一種驅油技術,可以提高原油的採收率。但是崔博士卻指出,從1996年-2013年使用化學驅技術期間,化學驅猜到的油確實增多了,但是油田的總產量卻從5600萬噸降低到了4000萬噸。 因此他認爲這是石油理論導致的產量下降,恕我直言,這一因果關係簡直是耍流氓,石油產量下降幾乎就是一個基本規律。你說用化學驅採油會導致產量下降,那你如何證明地幔油氣理論就能讓石油總量提高呢?試問大慶油田的其他教授會相信你的這個說法嗎?
總體來說,我是認可崔博士提出的三大證據的,但是他後面的觀點就有點胡攪蠻纏了。我們鼓勵對舊理論提出質疑甚至推翻,但是新理論的建立需要充足的證據,在缺乏可靠證據之前, 就想要用它來指導生產未免有些過於急功近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