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燒錢戰”升級:月之暗面被指再獲3億美元融資,估值超200億元領跑“六小龍”

每經記者:楊昕怡 每經編輯:楊夏

正如月之暗面的創始人楊植麟於今年 6 月在智源大會上至少被“圍堵”了三次那般,在國內大模型企業的角逐之戰中,月之暗面始終是那個令一衆投資方趨之若鶩的對象。

近日,據媒體報道,國內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完成了超3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騰訊參與了本輪融資。同時,此輪融資也將月之暗面的估值推到了33億美元的高位,或成爲國內“AI新六小龍”中估值最高的一個。8月6日,月之暗面和騰訊方面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上述消息不予置評。

科技大戰的門檻需要用資金鋪墊,大模型現階段比拼的算力、人才,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月之暗面方面在今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團隊規模不到150人,而這一數字在今年2月末時是80人。

在獲得了大量資金支持後,月之暗面自身是否已經具備一定的造血能力了?對於今年5月進行的“打賞功能”嘗試,月之暗面方面表示,打賞功能是一個小探索,是Kimi瞭解用戶的方式,“Kimi的商業化會逐步開始探索,但還不是目前的重點,目前的重點還是打造能力更強的下一代模型。”同時,月之暗面方面透露,Kimi一直在探索多模態模型,“期待今年有機會和大家分享進展”。

再獲3億美元融資,月之暗面估值暫時領跑“六小龍”

5月下旬的融資消息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落了地。近日,據媒體報道,國內大模型獨角獸月之暗面完成了超3億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新入局的投資者包括騰訊、高榕創投等。

在本輪AI浪潮中,月之暗面創立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就已斬獲了多輪融資,明星資本、互聯網巨頭爭相出手。

天眼查顯示,月之暗面在2023年6月首獲超2億美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機構包括真格基金和紅杉中國,彼時估值爲3億美元;同年7月,公司獲美團龍珠、藍馳創投等資方投資的A輪融資。今年2月,月之暗面斬獲超10億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小紅書、阿里巴巴,老股東跟投。

2月的這筆融資也是自ChatGPT出現至今,中國大模型初創公司拿到的最大單輪融資,這也讓月之暗面的估值躍至25億美元。

據最新報道,目前月之暗面的估值高達33億美元,這也意味着,在不足半年的時間裡,月之暗面的估值上漲了32%。以此計算,在由零一萬物、MimiMax、百川智能、智譜AI、階躍星辰、月之暗面組成的AI“六小龍”中,月之暗面估值目前位居第一,其次是被傳估值達30億美元的智譜AI。

在過去的3個月裡,月之暗面主要在產品側進行了多次上新。

7月8日,月之暗面官方公衆號發文稱,Kimi上線了瀏覽器插件,目前已有“點問筆”和“總結器”兩項功能。月之暗面官方介紹稱,該插件支持輕量搜索功能,適用於瀏覽網頁術語查詢、報道文章摘要總結、寫作靈感提供、文檔數據查詢等應用場景。

8月2日,月之暗面發佈了Kimi企業級API,主要面向具有一定規模化業務的企業,爲這些對穩定性要求更高的大企業客戶提供API服務。這也是Kimi從專注to C應用,變爲同時兼顧to B業務的一個關鍵信號。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第三方平臺AIGCRank上了解到,今年6月,Kimi的訪問量再度領跑國內大模型產品,單月訪問量達2276.3萬人,位居第二的文心一言同月訪問量爲1664.8萬人。

大模型“燒錢戰”升級,誰將賺到“回頭錢”?

每一筆都是上億美元的規模,加之融資的較高頻率——從獨角獸“模範生”月之暗面的身上來看,不難發現,大模型是一個極度需要資金的領域。

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髮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他們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投入持續增加。微軟在北京時間7月31日發佈的財報顯示,截至6月30日,公司在2024財年第四財季的資本支出高達190億美元,同比增長77.6%,其中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相關支出佔據絕大部分。

今年7月,OpenAI頭號競爭對手Anthropic的CEO兼總裁達里奧·阿莫代伊(Dario Amodei)也在一檔播客中透露,目前公司正在開發的AI模型訓練成本高達10億美元。他預計,AI模型的訓練成本將在2027年之前提升到100億美元,甚至是1000億美元。

“大家認爲大模型會是未來AI的底座,會有很強的規模效應,因此這個方向是大家都想要投的基本邏輯。但這個(大模型)領域裡需要的錢太多了,不可能分散下來,就只能往頭部去集中。”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

在國內估值超10億美元的AI“六小龍”中,騰訊參投了4家,而阿里已經參投了除階躍星辰外的其餘5家。今年6月,據量子位報道,階躍星辰正在進行一輪估值20億美元的新融資,阿里也在投資者之列。

“資本的支持能否持續,並且能否有效地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在決定大模型公司能否成爲頭部企業中至關重要。”數字經濟學者劉興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同時,大模型公司的商業化能力以及在市場上的份額也決定了其長期發展的可持續性。”

在今年5月的一場線下閉門會上,楊植麟表示,商業化會決定產品能增長多少用戶,產品有時候不一定是瓶頸,重點是要找一個scalable(可擴展)的增長方式,這裡可能會出現一些很偉大的商業創新。他指出,目前大模型產品主要的商業模式還是訂閱模式和抽成模式。

然而,清晰的路徑也不一定等於走得通,大模型仍處於高投入的發展階段,穩定的盈利還遠不是當下就能輕易達成的目標。

以業內明星公司OpenAI爲例,今年7月,外媒援引知情人士以及未公開的內部財務數據分析稱,OpenAI今年或面臨高達50億美元的鉅額虧損,預估公司全年收入預估可能在35億~45億美元,遠低於運營成本。

今年5月,Kimi也開始嘗試商業化落地,推出了打賞功能,用戶可通過購買5.20元至399元不等的禮物,獲取不同的高峰期優先使用時長。

對此,月之暗面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Kimi的商業化會逐步開始探索,但還不是目前的重點,目前的重點還是打造能力更強的下一代模型。

但市場對真金白銀的投入勢必是抱有期待的,也許現在“口袋鼓鼓”的月之暗面還不需要操心賺錢的事,但終有一天,投資方可能也會希望月之暗面拿出他們想要的“回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