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央視罕見披露 飲馬湖號半潛船訓練畫面
大陸央視罕見披露飲馬湖號半潛船優點。(大陸央視)
大陸軍事微信公號「樞密院十號」7日消息,大陸央視軍事5日罕見公佈了陸海軍飲馬湖號半潛船的訓練畫面。這種體積龐大、造型怪異的船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興趣。事實上,對於大陸海軍這種能將大半船身潛到水下、執行多種運輸任務的特種船隻,外媒也一直給予了高度關注。
央視軍事稱,飲馬湖號近日機動近千海里、奔赴某陌生海域,連續多天輾轉多個訓練海域開展艦船轉運訓練。從相關視頻可以看出,飲馬湖號屬於典型的半潛船設計,主甲板非常低平,船頭和船尾很高,船體內部設有壓載艙,可以根據需要增加或排出壓載艙進水,從而控制船隻的潛浮高度。
視頻顯示,飲馬湖號抵達任務海域後,首先下潛至預定水深,訓練轉運船佔領預定陣位後,緩緩接近飲馬湖號並做好裝載準備。「雙方官兵密切協同,不斷調整轉運船姿態,待後者移動到預定位置後,飲馬湖號隨即排水上浮」,穩穩地將轉運船託在主甲板,隨即前往下一個訓練海域,組織下潛卸載轉運船。
爲何飲馬湖號要進行這樣的轉運訓練?
從半潛船的基本任務判斷,首先,這類訓練科目對於搶救戰損船隻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海戰中,艦艇因受損失去動力或難以應對惡劣海況時,處境非常危險——去年俄烏衝突中沉沒的俄海軍莫斯科號巡洋艦,就是因艦體爆炸嚴重受損後,又遭遇惡劣海況,最終在拖帶中沉沒。如果此時附近有大型半潛船能馳援救護,或許能避免悲劇的發生。例如,2017年美國菲茨傑拉德號和麥凱恩號驅逐艦相繼發生嚴重撞船事故,最終兩艦都是靠大型半潛船將其運回後方基地維修。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艘驅逐艦在半潛船運輸的過程中都因爲固定問題發生了碰撞事故,證明了看似簡單的半潛船運送過程,其實技術含量非常高,即便在和平時期的日常運輸都難免出事。
由此再對比央視軍事在報導中提到的,飲馬湖號半潛船「克服了準備時間短、氣象條件差、運輸距離長等困難,連續輾轉多個不同訓練海域,圓滿完成複雜條件下多種類型裝備遠距離轉運訓練,不僅提升了艦船遠端投送能力,還拓展了半潛船從熟悉海域到陌生海域、從一般條件到邊界條件下的遠海遠域投送本領」,就知道中國海軍的技能如何了得了。
但半潛船的用途並不只限於此。美國《防務新聞》去年曾特別關注到飲馬湖號運送「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船的照片。該報導由該照片判斷,軍用半潛船不但能提升大陸海軍海上支援保障能力,更對於大陸海軍的兩棲登陸能力有極大幫助。
《防務新聞》將飲馬湖號與美國海軍的蒙特福德角級遠征轉運船塢艦做比較。報導提到,儘管飲馬湖號排水量約兩萬噸,相比排水量高達7.8萬噸的蒙特福德角級小得多,但它們的設計都是用於搭載登陸艇或其他可能的兩棲車輛,以便在港口設施無法使用時,從側面釋放或停靠登陸艇,以便進行兩棲作戰。
據稱,蒙特福德角級遠征轉運船塢艦艦體中部有2322平方米的作業甲板。壓載艙加水後,中部船體將右傾浸水後,兩棲車輛和氣墊船能沿着斜坡直接入水,或返回甲板的停泊區。後方甲板上的車輛還通過坡道,能直接開到前方的停泊區。在缺乏碼頭基礎的海岸,這種特殊艦艇能讓運輸艦的兵員和物資更快地輸送上岸。同時,它還可以作爲其他類型的小型有人駕駛或無人駕駛船隻的母船。
報導由此猜測,飲馬湖號搭載歐洲野牛級大型氣墊船,可能也會在未來的臺海衝突中執行類似的任務。歐洲野牛級是世界上最大的氣墊登陸船,可以運送3輛主戰坦克或10輛裝甲運兵車及140名士兵,但它的體積過大,無法由任何船塢登陸艦和兩棲攻擊艦攜帶,只能依靠自身動力實行部署,作戰半徑受到極大限制。而飲馬湖號這樣的半潛式運輸艦的出現,理論上讓解放軍具備從臺灣周邊任何方向使用歐洲野牛級氣墊登陸船發動兩棲登陸。
此外,中國目前是全球極少數掌握了半潛船建造技術的國家。大陸自行建造的新光華號是全球最大的半潛船之一,專門爲海上運輸大型貨物而建造,排水量近10萬噸,可以搭載石油平臺、龍門吊等超大型貨物,運送驅逐艦或潛艇等作戰艦艇也不在話下。《防務新聞》焦慮地表示,「中國這些民用半潛船在戰時,同樣可以極大提升解放軍的兩棲作戰能力和海上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