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上海航太八院12小時內2箭3星發射成功
大陸上海航太八院12小時內2箭3星發射成功。圖爲長征六號運載火箭點火升空 。(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提供)
大陸上海航太八院12小時內2箭3星發射成功。圖爲 星箭轉運。(中國航太科技集團提供)
大陸上海航太八院12小時內2箭3星發射成功。圖爲 長六試驗隊在工作中。(中國航太科技集團)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長征六號運載火箭27日07時50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十六號A、B星和試驗十七號等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畫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而此前的26日21時38分,長征二號丁遙六十八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遙感三十六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據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說明,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上,試驗十六號A、B星由八院抓總研製。長征二號丁遙六十八運載火箭上,遙感三十六號01組A星和B星由五院抓總研製,C星由八院抓總研製。
不到12小時內,上海航太八院2箭3星發射成功,創下了八院星箭連續發射最短間隔紀錄。
長征六號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八院抓總研製的低溫液體三級運載火箭,具備發射多種類型、不同軌道要求衛星的能力,可實施一箭單星或多星發射。其太陽同步圓軌道運載能力可達1.0噸(軌道高度700公里)。衛星分別由五院、八院抓總研製,主要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畫和防災減災等領域。
爲了提升任務適應性,本髮長徵六號運載火箭配置了直徑更大的2.9m整流罩 ,相應採用了「迎高空風技能」,利用高空風減載技術,可以有效減小側風引起的附加載荷,提高火箭對風場的適應能力。
爲合理安排發射場工作時間,型號此次對煤油的加註時間進行了優化調整。綜合考慮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區無固定塔架、露天停放無環境保障的特點,型號隊伍針對煤油提前加註工作開展了充分的技術論證及風險分析,確保資料分析透徹、方案合理可行、工作安排到位,高品質保證成功。
自項目立項以來,試驗十六號A、B星研製團隊在研製經費少、載荷狀態新、技術難度大、研製週期短、人員配置缺等多重挑戰下,成功探索出了一條「一高一低三快速」,即高功能密度、低成本、快速設計、快速研製及快速AIT的微納衛星研製新模式。雙星以精緻、精細、精簡爲設計理念,採用多項創新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八院微納衛星研製研發能力,爲八院後續微納遙感領域的發展夯實了基礎。
面對「壓縮週期+壓低成本」的雙重壓力下,專案團隊採用衛星平臺產品系列化統型設計,使衛星可以根據功能需求靈活配置。同時,面向批量製造的新要求,團隊大力精簡衛星研製流程,簡化了衛星試驗驗證環節,在設計模擬後直接進入發射星AIT實施完成整星工程研製,極大地提高了研製效率。通過選用工業級元器件、貨架式產品,大大降低了整星配套成本。通過這些措施,在不降低整星可靠性的前提下,不僅大幅縮短了研製週期,更有效降低了衛星研製成本,成功實踐出了一套微納衛星低成本快速研製的新模式。
自9月6日抵達太原以來,衛星項目團隊僅用兩週時間就高效完成了同平臺「三顆」微納衛星的發射場電測試、總裝和星箭對接工作,並順利通過轉場評審,爲優化發射場流程、簡化發射場試驗項目提供了寶貴經驗。
這次發射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440次發射,是八院抓總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第170次飛行試驗,是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第10次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