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均GDP的4極現象
中國官方公佈,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逾99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1%,符合6%-6.5%的預期目標。資料圖爲江蘇南京一家汽車製造企業內的生產景象。(中新社)
按大陸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估算,大陸人均GDP破1萬美元,這在美中貿易戰第一階段接近鳴金收兵的當下,似有超乎尋常的政治意義。
然而,大陸財經圈對人均GDP破萬美元的感受並不強烈,二次世界大戰前,GDP還是個默默無聞的統計學概念,後來之所以在學術界及實務界受到廣泛的接受,是因爲GDP與政府的政治目標有關,當政府的政治目標透過擴大產業發展及促進勞工就業機會而得以實現,也是擺脫經濟危機的法寶。大陸社會上呈現「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分配感受歧異。
倘若將大陸人均GDP依地理差異及發展狀態作爲區分,可以分爲4種狀態:首先,人均GDP高且經濟成長率仍維持高成長之區,例如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人均GDP已接近2萬美元,江蘇、浙江、廣東、福建、山東人口大省業已突破人均GDP破萬美元大關;其次,是經濟成長率高但人均GDP稍低之區,例如湖北、重慶、四川、河南、陝西、江西、安徽等中部大省,特色是沿海經濟向內陸地區的延伸,經濟發展都處於蓄勢待發的階段,內需成長較爲強勁尤爲其主要特徵,但地方債務的問題也較爲嚴峻。
第三類是人均GDP低且經濟成長率也低之區,例如黑龍江、遼寧、吉林、內蒙古等東北地區,以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區,該些地區經濟發展就較爲遲緩,內需力道更爲不振,亟需中央利用重分配政策來帶動經濟成長;第四類最爲詭異,屬人均GDP高但經濟成長率低的地區,例如天津人均GDP已達1.8萬美金,但整座城市缺乏產業政策的有效刺激,慢慢導致經濟成長力道不如以往,頗類似臺灣當前經濟成長緩增長的態勢,北京覺得天津的產業經濟已提前冬眠狀態。有意思的是,天津人覺得自己生活幸福指數也不差。
當大陸人均GDP破1萬美金,但整個國家的GDP累積和經濟成長卻呈現4種極化的現象,大抵上來說是一線城市逐漸達世界等級、沿海省分經濟成長蓄勢待發、中部省分處在半邊緣狀態、內陸省分等待嗷嗷待哺,此種極化現象讓大陸能否脫離中等收入陷阱的詛咒,尚待時間的考驗。職此,大陸作爲一個經濟上的總體但內部分化卻十分嚴重,尤其地方債務龐大的風險升高,也讓總體經濟成長率被迫趨緩甚至衰退,北京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必須因地制宜,才能發揮經濟政策刺激成長的效果。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旗下之經濟政策委員會,曾作出一項線性預測數據:假設中國GDP未來6年可望至少再成長30%,2025年人均GDP將達到1.3萬美元,有可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邁入高收入國家之林。筆者抱持較爲保守的看法,經濟總量的提升恐怕使內部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感受更爲矛盾,外部另有全球經貿因貿易戰因素導致保守主義與以鄰爲壑,國際經貿環境的惡化對待大陸經濟成長率的維持乃一大挑戰。好消息是,相較於其他俄羅斯、巴西、印度、南非等金磚國家所面臨的經濟發展之瓶頸,大陸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經濟體質更佳。(作者爲智庫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