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東風17導彈威力更甚匕首

過去幾年,高超音速武器幾乎成了軍事研發的「聖盃」。圖爲俄羅斯空射超音速反艦飛彈「匕首」。(摘自俄國防部官網)

高超音速飛彈真的失靈了嗎?就在烏克蘭的愛國者防空系統成功擊落多枚俄羅斯9K720「伊斯坎德爾」短程彈道飛彈,與Kh-47M2「匕首」空射打擊飛彈之後,各方專家開始議論,各國研發多年、耗時耗力的「高超音速飛彈」到底還有沒有必要?又爲什麼伊斯坎德爾與匕首飛彈,會被說成「不正宗的高超音速飛彈」?

在過去幾年,「高超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幾乎成了軍事研發的「聖盃」,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大陸都在研究5至10馬赫,甚至以上的高超音速飛彈,還提出各種想定,包括滑翔體(hypersonic glide vehicle,HGV)、乘波體(Waverider)與超燃衝壓引擎(Scramjet)。其技術難度都非常高,而彈體外型也都很特別,有些看起來像衝浪板,有些看起來像紙飛機,有些看起來像精緻飛鏢,之所以形狀特別,就是爲了同時追求降低阻力,並且還能在衝入大氣層,即將打擊目標的階段繼續有效控制方向。

然而,俄羅斯總統普丁卻在2017年的國情諮文時,就發表「俄羅斯已擁有實用化的高超音速飛彈」,就是搭載於MiG-31戰機上的匕首飛彈,這立即引發軍事界各種討論與爭議,因爲普丁的說法,在字詞上不算錯,在技術上卻過於簡單了。

當軍事分析師第一次看到匕首飛彈時,立即就能認出它就是「裝在戰機身上的伊斯坎德爾」,顯然俄羅斯試圖把這枚地對地的彈道飛彈,加上MiG-31戰機本身的2.8馬赫飛行速度,以及高空的稀薄環境,就能夠自然而然增加飛彈射程及最高速度,確實有可能在某一瞬間達到10馬赫,這也就是爲何說它是高超音速飛彈,至少「在字詞上不算錯」。

但是,如果這方式可行,那麼高超音速飛彈也就沒有成爲「聖盃」的價值了,事實上,高超音速飛彈第2個條件就是「有效控制並能迴避攔截」,這個性能在伊斯坎德爾飛彈身上沒有,匕首飛彈自然也就沒有。

並且,彈體之所以能夠在某一瞬間達到10馬赫,是因爲它當時處在空氣稀薄的近太空環境,該空域的空氣阻力極低,當然可以持續推高速度。然而接近彈着點,往下穿過愈來愈濃密的大氣層,空氣阻力會立即爲它減速,並且引發劇烈的空氣摩擦,會使彈體的飛彈速度急劇下降,此時就不難攔截了。

這也就是爲何HGV的外型是那些精緻的飛鏢型,就是爲了最大程度的降低阻力,同時還能應用空氣升力來調整姿態,而且技術也相當困難的主因。事實上美國空軍的「空射快速反應高超音速武器 」(ARRW),目前因爲幾次試射失敗而計劃中止,他們很可能放棄該計劃。

東風17的第2級,外型經過設計,屬於高速滑翔體。(圖/新華社)

大陸曾公佈的高超音速滑翔體風洞實驗模型,被外界暱稱爲「旋風斯巴達」,名字來自80年代著名動畫「科學小飛俠」的其中一代座艦。(圖/網路)

真正值得注意的威脅,應該是中國大陸的東風17(DF17)彈道飛彈,它於2019年在閱兵式上與公衆見面,它的第2級段是WU14超高速滑翔體,可能具有上層大氣層的姿態控制與迴避動作,這使得它的射程,可能達到1250至1800公里,這也意味着中國大陸成爲世界上第一個裝備高超音速武器的國家。

東風17全重5公噸,全長11公尺,還在大型飛機的酬載能力內。假如中國大陸將東風17也改成空射型,安裝到轟6這樣的大型轟炸機上,利用飛行高度的優勢,從空中投放東風17,那麼它的有效射程以及攔截難度還能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