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利率跌破2%! 降息潮下,銀行對公存款業務承壓

繼國有大行、股份行之後,城商行、農商行等開啓新一輪“降息潮”。

10月31日,上海銀行、邯鄲銀行及多家地方性銀行再度對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及部分特色存款產品的利率進行下調。《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目前市場上,大額存單利率大多降至2%以下。此外,部分銀行對公存款業務承壓。

受訪專家指出,目前存款利率持續下行,部分銀行出現存款搬家情況,規範“手工補息”和治理資金空轉對部分銀行短期存款增量也會構成一定壓力。從大趨勢看,隨着國內經濟修復,存款市場將逐步恢復常態。

中小銀行跟進降息

日前,一則上海銀行將“逆勢上調”個人通知存款利率的消息引發關注。

相關公告顯示,自11月8日起,該行一天和七天兩個品種的個人通知存款執行利率(年利率)將分別上調至0.75%和1.12%。該行官網掛牌利率顯示,目前一天和七天通知存款利率分別爲0.1%和0.45%,前後相差約0.65個百分點。

真的是逆勢上調嗎?10月31日,《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網點諮詢並查證上海銀行手機APP發現,該行目前通知存款掛牌利率爲七天期1.55%和一天期1%。“不是上調了,是下降了。”一位支行客戶經理告訴記者,該行通知存款利率一直在1%以上。“昨晚已經通知撤下這個業務公告了,具體實施情況還有待通知。”另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隨着10月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下調,存款利率也進一步下行。整體看來,當前市場上主流定期存款掛牌利率均已下調至“1”字頭。以工商銀行爲例,五年期整存整取的掛牌利率爲1.95%,三月期的利率則僅有1.05%,大額存單最高利率也只有1.9%,與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持平。

中小銀行的跟進下調也在加速。“昨晚我們剛剛接到新一輪下調通知,今早存款利率和大額存單利率又降了。”上述上海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18個月存期的大額存單,100萬起存或有養老金繳存的客戶可以拿到1.72%的利率,普通客戶只有1.68%。”記者注意到,該行大額存單存期最長的僅有兩年。

此外,吉林樺甸農商行、長春淨月榆銀村鎮銀行、邯鄲銀行等多家機構也在10月31日發佈了定期存款掛牌利率或通知存款利率下調的公告,不過整體利率水平略高於國有大行和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ZIBS)助理教授邵輝認爲,當前銀行下調大額存單以及各類特色存款利率的行爲,可以從宏觀經濟和銀行負債管理兩個角度來理解。

“一方面,全球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國內經濟面臨預期轉弱、內需不足等挑戰,銀行通過降低存款利率來節省負債成本,保持合理利潤和淨息差水平。”邵輝分析道,“另一方面,隨着央行引導基準利率下行,銀行需要相應調整存款系列產品收益率,以穩定負債成本。降低存款利率也有助於促進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對公存款業務承壓

“純對公存款餘額一直是在降的,靠的都是機構類存款。”一位大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採訪中,不少銀行從業者向記者表達了相似的業務困境:消費貸業務“貸不動”,對公存款業務餘額也在下降。

據六大國有銀行最新披露的三季報數據,公司存款方面,除工商銀行未披露具體數額、郵儲銀行較上年末增加1889.83億元外,交通銀行公司存款在客戶存款中佔比較上年末下降2.66個百分點,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則分別縮水4465.58億元、3239.70億元和177.22億元。

在邵輝看來,這與經濟動能新舊轉換的陣痛期、內需不足等因素有關,制約了對信貸和其他金融服務的需求。

“目前看,國內存款偏強,定期存款佔比高於趨勢水平,部分銀行感到對公存款壓力,一方面,反映存款利率下行、金融市場回暖,導致部分銀行出現存款搬家情況;另一方面,反映不同銀行結構存款壓力。”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分析指出,“此外,國內規範手工補息行爲和治理資金空轉對部分銀行短期存款增量也會構成一定壓力。不過從大趨勢看,隨着國內經濟修復,存款市場也將逐步恢復常態。”

“目前銀行業仍然處在經濟低谷、寬鬆貨幣的大環境下,未來長期也將是如此預期。銀行保持穩健經營,做好風險防範,並積極創新、提升業務能力。”針對上述業務困境,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教授李楠建議道。

“銀行的業務能力和信貸思維不能丟,傳統商業銀行天然是服務所有行業和所有客戶的,滿足所有客戶的金融服務需求。”李楠指出,“傳統商業銀行不是投資銀行,是不挑風口不賭賽道的,發放貸款是不挑行業的。正常來說,經濟低谷期的各行業、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是多樣的,銀行需要從中挑選具備第一還款來源的發放貸款。”

對於投資者而言,存款利率仍處於下行週期,穩定的理財渠道收益仍在下降。未來投資者的投資偏向、投資理財市場的格局是否會生變?

“投資的基本邏輯是高風險高收益、低風險低收益,風險承受力低的選擇存款,高風險承受力的選擇其他,但以前客戶對各類投資理財途徑的理解往往是錯位的。”李楠直言,“在嚴厲金融監管下,各類投資理財途徑的風險標識能夠清晰顯示,有助於投資理財細分市場。整體上來說,經濟低谷期多數人的風險承受力減弱,所以更多選擇低風險的投資理財途徑。這個方向在短期內不會改變。”

李楠指出,在貨幣寬鬆情況下,社會閒散資金需要找一個蓄水池。

“對於當前而言,社會資金應該投資於傳統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環保節能等國家鼓勵的行業,這會有助於經濟走出低谷迎來複蘇。”李楠建議道,“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論風險承受力如何,不要加槓桿。”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