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更時代」淪口號?專家4建議:北市65萬老屋快速翻新
南機場整宅住有不少弱勢戶,遲遲難以整合都更,更在這次花蓮地震中受損嚴重,想真正走入「大都更時代」,專家認爲危屋就應該強迫都更,同步也要有中繼宅的配套安置都更住戶。(圖/報系資料庫)
403地震後臺北市長蔣萬安提出「大都更時代」,獲民衆支持,但臺北市30年以上老屋就有65.5萬棟,佔比超過7成,要如何全面性更新,須強而有力的配套方式。CTWANT記者採訪多位都更及房產專家,瞭解都更卡關原因,並彙整提出老屋全面健檢、廣設中繼宅、多推公辦都更、明訂強拆規範等4大建議,多管齊下才有可能真正進入「大都更時代」。
這次403地震各地傳出災情不輕,全臺統計共開出130件紅黃單危險建築。回顧921地震、2016年南臺大地震後,都會震出新的都更政策,但都更腳步仍緩不濟急。國家地震中心曾研究指出,一旦北臺灣發生規模6.3以上的地震,臺北地區恐會有4000棟房屋倒塌。
入行有50年資歷的房市專家李同榮觀察,政府多年來都更政策嚴重問題是「重老不重危」,與下次地震來襲前賽跑,斧底抽薪的作法就是針對35年以上老屋全面健檢,嚴重危屋就進行強制拆除都更。
李同榮強調,政府目前對老屋所採取配套只是被動式的補助健檢,沒有強制性,根本發揮不了作用。一般建築採取簡單快篩檢測的費用約每戶7000~8000元,就算臺北市35年以上建築60幾萬戶全部快篩,總預算約50億元,「這種攸關人命的預算,應優先編列,再依建築危害程度詳細檢測,分級分類給予輔導補助、改善或強拆。」
蔡漢霖表示,很多地主因爲都更換不回原坪數,將被迫搬離而不願都更,除了短期中繼宅,他也建議有長達20~30年的長期安置宅,讓地主能在原生活圈長期安心租房子。(圖/報系資料庫、林榮芳攝)
都更重建期間,地主擔憂居住問題,中繼宅就扮演重要角色。建築安全履歷協會創會理事長、中力都更總經理戴雲發就說,目前市場普遍做法是提供租金補貼,讓地主自己想辦法度過房屋重建時期,但租金補貼往往不到位,例如大安區一家4口或3房2廳(舊公寓27坪以上)租金可能要3.5至4萬元以上,而目前建商給地主的租金補貼以舊建物28坪爲例,租金約爲22400元,地主常還須自掏腰包,覺得麻煩或手頭不便的,就認爲乾脆不要改建就好了。
戴雲發認爲,未來若想大量啓動危老都更,就必須藉助中繼宅解決短期安置的問題,而目前中繼宅的租金,也讓一些低薪家庭無法負擔,是否能合理降低租金或補貼也影響都更意願。每個政策的推動都要有整體的配套方案,否則屆時又是空有政策卻無法落實。
「不只短期3~4年的安置,中繼宅最好也提供長期20年以上的安心租賃!」臺北市都更學會理事長、連雲建設總經理蔡漢霖解釋,有些地主不願都更,不是因爲貪婪,是當他沒有辦法室內1坪換1坪的現實考量下,雖然看似都更後資產價值增加,但卻面臨生活空間縮小,得被迫加價買坪數或選擇搬離,他形容這類地主被迫變成「都更難民」。
蔡漢霖認爲,政府若能提供長期安置宅,未來地主就能有3種選擇,一是選擇住在分回後坪數較小的新房子;若是覺得居住空間不足,可以出售分回的新房後,到房價較低的外縣市購屋;不想搬離原有生活圈的,也能住在政府就近提供的安置宅,前提是政府必須保證能長期租賃,讓地主在財產和居住權都能同時有保障。
如何就近提供中繼宅、安置宅,最好的方式就是少子化下廢棄校舍的整並重規劃,如「艋舺學園EOD計劃(以學校改建爲中心的社區重整計劃)」。根據北市府都發局提供數據,現有永平中繼宅、基河三期中繼宅和廣慈社會住宅(5%戶數)共3處、440戶中繼宅。雖然北市已在盤點區內34校全面進行相關校舍改建,但似乎速度還不夠快。
李同榮認爲市府應編列預算強制老屋全面健檢,危屋須強制拆除重建。(圖/報系資料庫)
都更窒礙難行,不是對實施、整合者的不信任,就是分配不均,不少地主都希望政府主導公辦都更,更有保障。可是現實是骨感的,過去就遭議員質疑,雙北執行公辦都更的住都中心長期人力不足、也招不滿,再多政策都是紙上談兵;熟知都更市場的人也說,「人力不足下,住都中心的KPI就是不斷辦都更說明會,只能挑成案機率高的案子做。」
北市府去年初公告實施「公辦都更7599專案計劃」,將公辦都更受理意願門檻從原有的90%降至75%。雖然被一票專家詬病,降低門檻不代表後續整合工作就會順利,但民衆仍多是寄予期待,期盼公辦都更量能充足、看得到也吃得到。
蔡漢霖認爲,每個都更案卡關的狀況不一樣,公辦有公信力,民間具有協調彈性,各有優勢,只要政府量能足夠,公辦多推一點樂見其成,尤其像南機場整宅這類較吃力不討好的案子,民間不願推動,更是必須政府進場協助。目前公辦都更也有不少委託民間公司主導和執行計劃,也算是透過政府嚴格把關代替地主篩選合作建商的一種方式,地主不用再擔心遇到「都更蟑螂」或「一案建商」。
不管是公辦還是私辦,整合最後階段都會面臨不同意的釘子戶卡關,政府在最後一哩路是否真能以公權力強制執行代拆,也是加速推動都更的關鍵。
第一線整合建商鑫建築執行長許峻豪就說,對於送事業計劃書都有很明確規定同意戶要達8成,但代拆辦法卻沒有很明確地訂出比例,往往同意戶都高達9成以上,磨到不能再磨政府纔要介入代拆,「爲什麼要被遷就在5%、10%的人身上,難道這90%、95%的人的權益就不是居住權益嗎?」他建議明訂可執行代拆的條件,也讓釘子戶不會有恃無恐獅子大開口。
更多 CTWANT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