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連15年居冠 醫曝7大警訊 食慾差要當心

醫師表示,大腸癌的警訊包括腹部疼痛、排便困難等。(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國健署最新報告指出,2020年國人發生大腸癌人數高達1萬6829人,蟬聯癌症死亡首位15年,醫師表示,大腸癌會從不易察覺的瘜肉,慢慢癌變,若晚期才發現、治療,會增加治癒難度。他也分享7個辨識大腸癌的方式,包括腹部疼痛、食慾不振、變瘦、無力,及糞便潛血、細條狀、呈黑褐色等。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威佑在其臉書粉專表示,大腸癌不分年齡、性別,都可能先從非常不易察覺的瘜肉,慢慢癌變而成。

他說明,民衆可以把大腸想像是一個運輸水泥的塑膠管,中間緩慢形成淤積的堵塞狀態,以至於水泥排出不順、變得細小、或是向後逆行,淤積的結塊處也可能出現部分脫落、往末端增加堵塞的情形。大腸癌就如同上述的模式,從瘜肉變成腫瘤,使得大腸的管徑被塞住。

他表示,若大腸前端的堵塞,容易造成腸胃道食物回堵,因此會出現部疼痛、腫脹或痙攣、食慾不振或易嘔吐、變瘦、體虛乏力;若是在大腸中後端的堵塞,則會明顯影響排便,因此會出現糞便成細條狀、糞便潛血、排便疼痛及解出黑褐色大便。

陳威佑呼籲,高風險族羣,例如多肉少菜飲食習慣、肥胖、家族史、超過50歲、缺乏體力活動、吸菸、中重度飲酒者等,務必留心腸道出現異常的警訊。此外,高風險族羣應定期做大腸鏡檢查,有發現腸道瘜肉就立刻切除,一般民衆也需留意身體的變化,若有腸胃道不適、排便狀態異常的情況,要儘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