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參林調整一項募投項目:醫藥零售步入深度轉型調整期,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閆碩 北京報道

12月11日,大參林發佈公告,擬調整募投項目“南昌大參林產業基地項目(一期)”(以下簡稱“產業基地項目”)的投資規模及結項,該項目計劃使用募集資金1.28億元,實際使用募集資金6726.20萬元,並將節餘募集資金(截至2024年11月28日募集資金賬戶實際餘額6589.96萬元,包含利息收益等)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對此,大參林給出的解釋是,基於藥品零售市場增速下滑及公司2024年1-11月份直營門店增速趨勢放緩,已建成的產業基地滿足現階段所需及匹配公司未來3-5年在江西地區的發展規劃,適宜調整投資規模並結項。而節餘的募集資金後續將用於日常生產經營。

2024年,面對宏觀經濟承壓、大衆消費降級、醫保政策收緊和醫藥零售監管趨嚴等多重挑戰,多家上市連鎖藥店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局面,醫藥零售行業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不少連鎖藥店也在不斷調整自身發展策略,以大參林、老百姓爲代表的企業都明確表明將放緩擴張速度。其中,大參林的策略則是由“擴張之戰”進入到“加密之戰”,而此次募投項目的調整正是在這一策略下作出的決定。

近段時間以來,市場也會時不時傳來零售藥店“閉店潮”來臨的聲音,中國醫藥健康發展促進(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OTC營銷專家李從選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零售藥店紛紛關店開始於2024年下半年,並逐步加快,2025年必將形成“閉店潮”。

“據我瞭解到的信息,當前各大上市連鎖藥店,都在放緩開新店速度,開始關停一些虧損門店,大家的想法都是先活下來,先盈利,先做強,然後再圖做大。”李從選說。

調整募投項目

根據公告,大參林此次調整的產業基地項目主要作爲公司在江西省的運營中心、面向公司內部提供倉儲及物流配送等。原擬建設面積爲4.08萬平方米,截至2024年11月28日,已建設面積爲1.84萬平方米,並陸續投入使用。

實際上,產業基地項目此前已有過兩次延期動態。具體而言,2022年4月26日在相關會議上,該項目被延期至2023年4月30日;2023年4月27日又一次被延期至2024年12月31日。

大參林表示,當前已建成的部分按測算能滿足約20億元銷售額的物流配送及相關營運需求,滿足現階段所需及匹配公司未來3-5年在江西省的發展規劃。“如延續原募投計劃繼續建設倉庫,可能造成多餘的倉庫閒置及運力浪費,增加物業管理、設備維護等維護費用,進一步增加募集資金的額外支出。”

項目變動的背後,其實體現着大參林運營策略的調整。

在今年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大參林董事、總經理柯國強表示,公司將持續進行門店擴張,提高市場佔有率。但策略從“擴張之戰”進入到“加密之戰”,將暫停新省份的進入,並進一步加強商品及門店網絡規劃的精細化管理,實現門店及銷售規模增長的同時提升毛利率及淨利率。

從地區來看,大參林深耕華南地區,通過成熟品牌市場效應保持銷售的穩步增長,在東北、華北、西北及西南地區主要通過門店併購取得了較高的增速,營業收入增速達46.61%。相較而言,其在江西的發展較爲薄弱。在這種背景下,“公司在南昌的產業基地項目現已建成的倉儲面積完全滿足公司在當地的業務發展需求。”大參林表示。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大參林也在加密其在江西的佈局。11月30日,大參林發佈公告,宣佈爲旗下子公司提供擔保,其中爲江西大參林藥業有限公司擔保2500萬元。

策略變動的背後

大參林之所以進入“加密之戰”,則是由於整個行業正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

從市場規模看,米內網11月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1-9月中國實體藥店零售規模(藥品+非藥)達4516億元,同比下降1.3%。

根據醫藥零售上市公司定期報告數據整理,2024年前三季度行業平均新開直營門店比例爲12.78%(按期末新開直營門店/期初直營門店總數的口徑統計),較2023年度平均新開直營門店比例17.61%同比下滑了4.83%,而2024年前三季度行業平均閉店比例爲3.84%(按期末閉店、搬遷合計數/期末直營門店總數的口徑統計),較2023年度平均閉店比例2.72%增加了1.12%。

與此同時,中康資訊11月數據統計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全國關閉的藥店數量達9545家,前三季度關閉的藥店總數爲25114家,並且關閉藥店數呈遞增狀態。

大參林認爲,整體上,2024年度的藥品零售行業較2023年度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行業出清的趨勢日益明顯,公司分析後,預計未來行業發展增速面臨較大挑戰。

根據藥品零售行業的特性,大參林通過2024年下半年持續幾個月的觀察分析,結合近期的消費環境變化及市場趨勢,預計2025年度的新開直營門店增速將放緩,並確定各地區倉儲物流建設規模需調整及優化。

因此,大參林調整了產業基地項目,並進一步加強商品及門店網絡規劃的精細化管理。

截止到2024年11月底,大參林本年度新增直營門店(含自建及併購)合計數1301家,其中,1-6月份新增直營門店1081家,7-11月份新增直營門店220家,下半年明顯較上半年開店增速放緩,同比2023年新增直營門店2132家明顯減少。

值得一提的是,明確提出放緩擴張速度的還有老百姓,其在中報季時提出,根據市場與公司上半年擴張情況,全年門店擴張目標從年初的3800家調減到2800家。在三季度報告解讀會上,老百姓又進一步明確,全年計劃新增門店總數爲2840家,其中自營新增1450家,加盟新增1300家,併購新增90家。

“由於多種原因,公司新開門店目前的盈虧平衡期在12-18個月左右,較過去有所延長。”老百姓在近日舉辦的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將持續聚焦優勢區域,深耕下沉市場,暫停直營及併購新開店,保持加盟店老店加盟速度,加速聯盟發展速度。

未來趨勢如何?

對於零售藥店的“閉店潮”,業內目前達成了較爲一致的意見——正逐步到來。

藥賦能CEO、資深醫藥從業者邵清此前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按照當前的情況看,我預計從今年開始逐步會有大量的店關閉,明年二季度左右將會迎來行業的‘閉店潮’。實際上,這些連鎖藥房的擴張主要是基於前兩年做的計劃,有一定的併購週期。我認爲未來各大連鎖藥店不僅不會再擴張,可能還會進行門店收縮。”

隨着“閉店潮”的到來,首先受到影響的或許是小連鎖和社會單店。李從選認爲,原來小連鎖和單店是建立在良好客情基礎上的醫保違規刷卡而苟延殘喘的,國家醫保刷卡監管飛檢到藥店,導致藥店銷售額劇減,生存難以爲繼。

單體藥店和小型連鎖藥店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加盟連鎖藥店成爲未來的主流發展方向。另一方面,以大參林、老百姓爲代表的連鎖藥店也正發展其加盟模式,該模式也將成爲連鎖藥店擴張的主流模式。

“具體的方式可能是:小連鎖整體加盟超大型連鎖,成爲其加盟店,失去商品構建與採購權,目前以大參林爲主的幾家大連鎖在全國各地紛紛採取這種模式擴張,這也是小連鎖的出路之一,不關門就加盟。散店成爲加盟店更是趨勢,一些單體店做不下去了,要麼改換門店,成爲連鎖的加盟店,要麼直接以極低價格賣給連鎖藥店。”李從選說。

這種情況也將利於國家政策倡導的藥店集中化發展。李從選認爲,“閉店潮”導致的數量減少,大多是散店和小連鎖的數量減少,這會進一步提高大連鎖的相對集中度,預計2025年,集中度會提升到70%以上,馬太效應會凸顯出來。

對於大中連鎖藥店而言,嚴格執行國家醫保政策成爲規則,而醫保產品都是集採的,都有限價,原來的高毛利體系坍塌,又該如何調整以實現更好發展?

對此,李從選認爲,有一定實力的連鎖藥店,必然開始去醫保化,或者不再依賴醫保刷卡產生銷售,快速發展商業保險銷售業務和患者自費藥銷售業務。同時也需要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事先規劃好方向,比如是藥品銷售還是服務取勝,是專業化還是多元化,是保健品食品的多元化還是中醫藥產品的多元員等,要做好SWOT分析,達成共識後推動實施。

此外,由於藥店屬於專業業態,藥品是專業屬性很強的商品,因此藥店專業化也是提高藥店自身競爭力的一種方式,然而藥店的專業化一直在路上,鮮有做得好的企業。

“對於藥店而言,全面專業化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唯一的可行之路是專科專業化,其實也是一種差異化。”李從選指出,把某一種疾病、某一個人體系統疾病,或者幾種疾病、幾個人體系統用藥做到專業化,這是有可能的,因爲店員學習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某些疾病與產品方面,店員推薦的科學性、專業性明顯高於對手,消費者用藥後感覺療效好,就是特色與差異化,就是專業化。當然這不意味着其他產品不做,只是在專業化方面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