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風險 銀行提3觀測指標

銀行檢視企業庫存和放款風險三大重點

巨大事件之後,市場開始對於各類型產業的庫存量擔憂,包括電子五哥,甚至連護國神山臺積電都被點名,對此金融圈高層指出,觀察存貨不能只看存貨數量多寡,重點必須要看存貨週轉率、帳上備援現金部位是否足夠,而且還得檢視銷售的對象是否有穩定的現金流可如期付款,這纔是銀行放款審查前必備檢視的三大重點。

據統計,臺灣上市櫃公司庫存從去年的第三季庫存是6.43兆元,衝上7.7兆元,一年存貨上升1.28兆元,現在除了觀察存貨能否去化,上述包括借款企業和其銷貨對象是否都有足夠的現金流,已成爲銀行業在進行企業庫存觀測的三大重點指標。

金融圈高層分析,目前全球景氣開始下滑、銷售開始出現遲滯、銀行授信出現緊縮的關鍵時刻,因此銀行除了檢視授信戶本身的庫存、財務狀況:「連其上下游供應商也要一併檢視」,否則很容易出現就算庫存完銷,但因爲供應商資金趨緊,導致應收帳款無法如期回收的問題。

尤其全球經濟衰退,倘若企業的某位重量級客戶出現意想不到的現金流量緊縮、提出延票的重大意外要求,接下來更可能出現週轉困難而必須向供應商延票;爲了避免這種「骨牌效應」,接下來企業往來的供應商、銷貨對象體質如何已成爲銀行最新的觀察重點。

銀行業高層強調,存貨庫存金額上升固然代表庫存水準上升,但精準的存貨問題分析應該使用存貨週轉率或存貨週轉天數,亦即對存貨的水準不能只看「絕對數量」,否則就是「用錯誤方法在分析存貨水準」,甚至因此誤判產業或公司的營運前景。

倘若現有存貨多,但週轉天數很短,亦即馬上就能完銷、去化速度快,相對較無疑慮;但「完銷和什麼時候可拿回現金貨款」也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因此「應收帳款」及「應付帳款」的期間是否對稱,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