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寧王”與“迪王” 此消彼長說開去

6月10日,比亞迪大漲8.19%,市值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爲繼寧德時代之後,第二家“萬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巨頭。儘管寧德時代當日同樣大漲5.25%,但比亞迪憑藉前期凌厲的走勢,已將與寧德時代的市值差距縮小至約400億元。這意味着,如果比亞迪後續漲幅超過寧德時代約5個百分點,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一哥”或換人。

哪怕是在半年前,這種變化都是不可想象的。去年12月,寧德時代炙手可熱,股價經過兩年持續攀升,一度探至692元/股(前復權)的歷史新高,市值高達1.6萬億元,被視爲能與貴州茅臺並肩的“寧王”。那時,比亞迪雖然也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翹楚,但市值僅爲寧德時代的一半,人們更熱衷於討論比亞迪與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的角逐。

站在產業角度,很容易理解人們爲什麼不相信這種變化。在公司董事長曾毓羣帶領下,寧德時代用技術和規模實現了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大幅領先,下游車企搶着去寧德時代交錢“包產線”,特斯拉頻下大單,都被市場視爲寧德時代的護城河。在前景廣闊的賽道里有掌控力,寧德時代彼時約160倍的動態市盈率也被認爲可以接受。

然而,僅僅半年,市場便開始懷疑這種掌控力。一方面,面對碳酸鋰等上游原材料大幅漲價,寧德時代無法將成本壓力完全轉移至下游客戶,導致今年一季度盈利低於預期。另一方面,比亞迪明確將爲特斯拉供應電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寧德時代的電池並非不可替代,或者說,替代的成本可以被車企接受。

從科技進步規律看,在快速成長的市場中,擁有持續的技術領先本身就是極其少見的。爆發的市場,往往意味着創新日新月異、技術路線不確定,也只有前景巨大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才能吸引大量參與者迭代技術,進一步帶動產業前行。互聯網、智能手機等技術驅動的產業,均遵循這一發展規律。

如今,新能源汽車正處於大爆發階段,甚至連消費者近兩年才逐漸接受的電動汽車是否爲最終的技術路線,尚有較大不確定性。因此,無論是此前的“寧王”,還是現在的“迪王”,都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的階段性領軍者。後續若有更強大的汽車創新產品問世,兩者也可能被比下去。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智能手機發展歷程中,出現了衆多名震一時的領軍者,它們有的曇花一現,有的閃耀數年,有的輝煌至今,無論結局如何,這些市場參與者都爲產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和熱度,最終推動着智能手機產業大潮涌動。

現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方興未艾,這是一個比智能手機更爲廣闊的市場,也勢必帶來波動更大的產業潮動。“寧王”“迪王”或許只是開始,當我們習慣看待,從名不見經傳到萬億龍頭,從衆人矚目到泯然衆人,新能源汽車產業才能成長爲我們期待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