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餐館服務生到AI教母,李飛飛的故事,是“美國夢”最好的詮釋

剛剛讀了“AI教母”李飛飛的一段人生故事,我感受到她的經歷簡直是“美國夢”的縮影:

“1992年,15歲的李飛飛與母親從中國飛往美國新澤西,與已在美國工作兩年的父親團聚。他們將在帕西帕尼小鎮開啓新的移民生活。

起初,這次重聚充滿希望,但在登機時,李飛飛注意到母親藏在大衣下的手在微微顫抖。直到那一刻,她才意識到,母親不再像從前那樣堅定,她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未知的“深淵”。

異鄉的局外人:貧困與掙扎

在新澤西的帕西帕尼,李飛飛一家住在一間紅磚公寓的二樓——狹小的一居室裡。父親在一家臺灣商人開的店裡修理相機,母親在雜貨店做收銀員。這個原本的知識分子家庭,如今從中產滑落至貧困。爲了省電話費,他們與中國的外祖父母通話時總是語速飛快。

這份貧困讓李飛飛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屈辱。她意識到,只有金錢才能改變命運。於是,她通過報紙廣告找到了一份中餐館的服務生工作。如果沒有課,她每天從上午11點工作到晚上11點,時薪僅2美元。整個高中階段,除了在中餐館打工,她還靠打掃衛生、遛狗等零工維持生計。

在那段灰暗的歲月裡,想象力和好奇心顯得奢侈。她的生活被打工和學英語填滿。不僅身體疲憊,精神也備受摧殘:中餐館老闆的呵斥,校園裡的暴力讓她倍感壓抑。她親眼見過幾個美國男生將一名移民男生打得蜷縮在地,鼻孔流血。那男生是她英語學習小組的夥伴,然而面對這種暴力,李飛飛卻無能爲力。她的父母甚至連打個電話向校長投訴都做不到。

從那時起,李飛飛開始爲自己的安全擔憂。她不敢獨自去洗手間或餐廳,逐漸失去了社交圈。她唯一能做的就是拼命學習,試圖通過成績找回一些尊嚴。

唯一的亮光來自她的數學老師薩貝拉先生。這位擁有專屬辦公室、並擔任首席數學教師的老師對李飛飛寄予厚望,儘管有時態度尖銳,但他的目的很明確——希望李飛飛能脫穎而出。有一次,他們討論起凡爾納等科幻作家時,李飛飛第一次感受到,有美國人不再把她僅僅視爲一個講中文的移民。

李飛飛過着極其清貧的生活,不論是高中還是大學,身上穿的衣服大多是別人丟在洗衣房裡的二手衣物。這位少女,沒有花季。

高中畢業時,她原本的目標是省錢的州立大學或社區大學,而不是學費昂貴的常春藤名校。然而,她對物理的熱愛,對愛因斯坦的崇拜,讓她鼓起勇氣遞交了普林斯頓大學的申請。出乎意料的是,普林斯頓給她發來了最高額度的全額獎學金錄取通知書。

延伸閱讀:

“AI教母”李飛飛帶給我們的啓示:一個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對個人成功有多重要?

看見的世界,看不見的李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