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校公衆號判斷一個學校的段位

很多學校將形式創新當成了辦學成就,致使公衆號成了內卷的最佳平臺。

首先我要強調一點,標題中“學校的段位”,是指一個學校的辦學品位,不等同於一個學校的升學率,也不等同於一個學校的名氣。

自從智能手機盛行,自媒體開始興盛,學校的宣傳窗口也從原始的網站轉移到了微信公衆號上。這本是一件與時俱進的好事,畢竟社會各界查看學校的信息通過手機端就可以了,然而當下,學校的微信公衆號編寫的任務卻變成了學校老師的另一項沉重的非教學任務。

可能很多外行人不知道學校豐富多彩的公衆號、美篇、短視頻之類的新媒體推文是誰製作的,很多人可能還會以爲這是學校專門僱傭的部門製作的,而事實上,絕大部分學校是沒有這一筆額外的經費的,製作公衆號之類的新媒體價格不菲,而老師們又勤奮肯鑽研,這些任務自然就落到了老師們的頭上。

所以,很多學校的微信公衆號是靠不住的,不可輕信,不宜輕易轉發——當然,如果你有孩子在這學校讀書,你有人質在人家手裡,面對班主任的要求,還是要積極轉發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有的轉發者,在那學校教書,本着“愛校”的原則,也要積極轉發。我就多次發現,有不少對文字有“潔癖”的老師,也轉發他們學校公衆號的垃圾文或注水文,這是把自己當成了人質。

曾有個外地的老師告訴我,她考編進了異地某區的教育系統,輪到選學校時,面對十幾個陌生的校名,無從下手,於是就把每個學校的公衆號瀏覽了一遍,其中有一所學校,微信公衆號做得很高大上,尤其是“校長寄語”欄目,一篇篇讀下來,感覺這校長不僅有文學才華,有管理思路,而且還有人文關懷,於是毫不猶豫地選了那所學校——進去上班以後,才赫然發現,這個學校的很多“牌牌”與真正的辦學實力相距甚遠,基本上是該區的墊底學校,而且校長本人,狹隘、霸道、無能、短視,也根本不讀書。由此可以斷定,那些光鮮亮麗的“校長寄語”其實是有專人代筆——就這樣,一個好苗子被微信公衆號坑了,這個老師想調動離開,校長找她談話,直接就是一副無賴的臉孔:想走?我不簽字同意,看哪個學校敢要你?

還有一個老師告訴我,她考編成功,也是看了某學校的公衆號,發現該學校居然有一個專門的機構“教師成長學院”,她覺得一所初中學校,居然成立這麼個機構,肯定是非常重視教師專業發展的,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那個學校。報到以後才知道,這“教師成長學院”確實有,但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教師:對試用期的新教師進行考覈,要求工作不滿三年的老師每週有兩個晚上集中夜辦公,要求三十五歲以下的教師必須手寫教案,要求新教師必須做班主任,不然不能轉正定級……你能說這些要求跟“教師成長”無關麼?

所以啊,我們在瀏覽一個學校公衆號的時候,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甄別。符合以下幾項內容的,基本就不是個好學校:1.只吹噓自己的升學率而對自己的生源不做說明的;2.滿屏都是教師奉獻的報道而對維護教師權益閉口不談的;3.校長逢活動必重要講話到處刷存在感的;4.學生活動的報道精彩紛呈而學術研討活動匱乏的;5.屁大一點事情都要拍照美顏並自吹自擂的;6.推文更新過於頻繁乃至於一天之內推文五六七八篇的……(請讀者諸君續寫。)

江蘇張家港,就做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決定:註銷域內所有中小學的單位公衆號。這簡直不要太英明!由此我又想到,爲真正給學校減負,給廣大師生減負,我們其實還可以痛下決心,“註銷”一切形式主義的檢查驗收評比,甚至還包括整日裡窮折騰的那些教育主管部門……

事實上,張家港這次動作很大,不但要求各個學校關停公衆號,也有不少機關單位公衆號也關停了,至於關停的理由跟學校一樣,推動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

關停學校和一些單位的公衆號,肯定是張家港市深思熟慮的結果,一來可以縮減開支,減輕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符合當下政府要求勒緊腰帶過緊日子的理念;二來各個部門都有自己的公衆號,審覈機制不夠完善,很容易出現一些錯誤和漏洞,易在網絡引發輿論熱議,不如關停由某些部門專門管理,防止輿情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肯定還有其他方面的考量,我們尚不得而知。

爲關停學校公衆號,拍手稱好

在我看來,張家港市關停學校和部分單位的公衆號應該是一件好事,既可以給基層減負,減少形式化的內卷,也可以紮緊輿論宣傳窗口,發揮新媒體的真正力量,尤其是關停學校公衆號意義更是重大。

不可否認,新聞宣傳是學校向外界展示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是創建學校品牌、提升學校知名度的重要窗口。本來是極好的事情,但有些學校卻將新聞宣傳走偏了,爲了宣傳而宣傳,認爲只有發佈了新聞宣傳纔算做了事情,纔算推動學校的良性發展。

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學校新聞宣傳成了學校工作的大事,一日不發新聞或公衆號文章,一日就感覺缺少什麼。要麼認爲任何學校活動,活動本身不重要,但是做資料、擺造型、發微信公衆號卻很重要;要麼經常拉着學生和老師擺拍宣傳、弄虛作假,搞得宣傳工作風生水起的同時,很難有精力放在學校的日常管理上,學校發展可能深受其害。

正因爲做了事情才需要宣傳,正因爲有了新聞才需要宣傳,而不是爲了宣傳去做事,本末倒置之下,學校工作重心走偏,新聞宣傳也就變了味,成了一線教師極爲反感的形式主義。

有些學校會對從事這些工作的老師給予課時補貼,但是更多的學校是不給老師任何補貼的,也就是說這些工作完全是義務的。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編一篇學校的微信公衆號文章,因圖片和文字特別多,通常要耗時1-2小時,眼睛都瞅花了,還得反覆檢查,生怕出現一些常識性的錯誤,引發輿論熱議。倘若遇到開學和活動較多的時候,一次性編輯很多篇,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就更多了,嚴重壓縮了老師們的教學工作時間。

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的公衆號文章往往閱讀量很少,以至於有些學校領導要求學校老師轉發朋友圈,增加閱讀量,不轉發分享說明不愛校,沒有集體榮譽感,一頂帽子下來讓教師的朋友圈成了學校宣傳的工具,甚至還是成了學校潛規則鬥爭的平臺,很難得到師生的認同。

如今張家港開關停學校公衆號的先河,輿論一片叫好,無非學校師生苦公衆號久矣,希望有更多地區予以跟進,刨除一些非教學的雜事,讓老師們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去,爲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