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農跨界精油加工 平地防風林大變身 「千層述」淬鍊出對故鄉土地的盼頭

劉掍山響應雲林縣平地造林計劃,並自創「千層述」精油品牌,是目前少數直接投入精油銷售端的農民。

【撰文/李婉婷、餘麗姿 攝影/王士豪】

「風頭水尾」的雲林縣口湖鄉,貧瘠土地上矗立一排排防風林,12年前農三代的劉掍山響應政府造林政策,在家附近種下可抵禦強風、耐鹽旱的綠花白千層,面積達二甲,4、5月即將開花,他在林地裡將砍下來的樹木,把葉子和樹枝簡單分開,準備帶回萃取精油。

2016年劉掍山自創品牌「千層述」,透明的綠花白千層精油,細細嗅聞,有股不刺鼻,帶有天然甜味和木質的香氣,不僅造林、防風,還帶來有別於一般加工農產的高經濟價值產業。

在臺灣人行道或海岸邊,看到林木樹幹「衣衫襤褸」,樹皮披披掛掛,那就是俗稱剝皮樹的「白千層」;白千層屬(Melaleuca)的木栓形成層非常發達,每年都會向外長出新皮,並把老樹皮往外推擠出去,便形成如此一層貼一層、厚而疏鬆的灰白帶淺褐色樹幹,加上開花時,穗狀花序的形狀像極了掛着一支支小瓶刷般,又被稱「白瓶刷子樹」。

適地適種白千層 耐旱耐鹽抗風 盼望腳踩一輩子的土地活回來

「咱遮是『風頭水尾』所在」,現年61歲的劉掍山,以流利海口腔臺語說着,雲林縣口湖鄉是雲林最南邊靠海的鄉村,先天地理環境導致當地土壤鹽分極高,有時季風一來如同颱風般,海風與沙塵極大,這樣的地理與氣候特色,正印證了他口中的風頭水尾――海風頭一個灌到,河流容易氾濫的下游地區,加上沿海一帶地層下陷嚴重、煉油工業污染等,不利作物生長與收成。

劉掍山也種植蒜頭、高麗菜,「這裡農作物的收成一年不如一年,以前蒜頭一分地可以收到四千臺斤,但是整個環境變了,現在收不到兩千臺斤。」不過,對於耐旱、耐鹽、抗風,甚至能抗石油工業污染二氧化硫的白千層來說,卻絲毫不受影響。根據2010年度林務局(現林業保育署)研究結果顯示,白千層因葉細而多,且葉表面具有細毛的生理特性,可以將大量的污染物經由表面截留後,透過雨淋洗回到地表,加速污染物質的沉降,是具有極佳空氣淨化能力的樹種,正適合土地貧瘠與空污的雲林當地。

劉家自祖輩算起世代務農,劉掍山說,他從小就跟着爸爸種田,那時候才三、四分地,除了種田,後來兼做土水,幫人家蓋房子,但年紀大了,身體負荷不了就沒有做了,50歲時開始種樹,但田事也沒有荒廢,高麗菜、蒜頭等持續栽種。談及種樹的初心,他說,「我只是想讓自己腳踩了一輩子的土地可以再活起來。」

白千層耐旱、耐鹽、抗風,是海岸地帶防風林常用樹種。

修剪枝葉「葉子聞起來芳芳」 種樹兩年跨界精油產業

距離劉掍山用鐵皮架起的精油工廠,步行約五至六分鐘,就可以抵達佇立海角一隅的林地,有兩甲地矗立着一排一排、高度約二層樓的綠花白千層,旁邊還有一甲地種植澳洲茶樹(Melaleuca alternifolia),又稱爲互葉白千層。

劉掍山說,「我主要是綠花白千層爲主,種比較多,2012年種綠花白千層,隔年種澳洲茶樹。當時種茶樹,臺灣才二個人種而已,另一位在嘉義大林,後來很多人來找我,問我茶樹怎麼種,我還送種子給他們種,現在種茶樹已經有三四十個人了。」

從當初30公分的小樹苗,長到如今個個粗壯高聳,劉掍山說,「除了樹苗時期較需多注意灌水,基本上林地都以粗放管理,不施肥、不用藥、不灑除草劑,天生天養。」由於樹木茂盛的生命力,較費力的是,每年臺風、東北季風過境前,都得修剪繁雜枝葉。

「白千層樹有味道,葉子聞起來芳芳(phang-phang),感覺味道很好。所以我主動找叔叔太元光電董事長劉火中討論能否做成產品。」由於劉火中認識遠東科技大學前研發長關旭強,再引薦現任遠東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研發中心主任許顯榮,三人研議將綠花白千層提煉成精油。2013年上半年劉掍山從雲林扛了32公斤的綠花白千層枝葉趕到位在臺南的遠東科大實驗室,開啓精油之路第一步。

劉掍山說,「當天以超臨界(低溫)萃取方式」,整整兩三個鐘頭,整間實驗室都是綠花白千層的味道,「很香很濃,但苦等不到精油跑出來。」劉掍山再接再厲,三、四個月內他又找到彰化一家鍋爐業者,再次嘗試提煉精油。用鍋爐蒸餾精油,「燒差不多兩個小時,只有味道,沒有精油,再經過兩小時後,精油纔開始跑出來。」他說,第一次看到精油流出來時,心裡好高興很興奮。種樹開始後過了近兩年,劉掍山成功提煉味道清新、顏色透明,具有抗菌作用的綠花白千層精油。

澳洲茶樹因葉片狀似茶的新芽而得名,遠看貌似針葉,葉片即是蒸餾茶樹精油的原料。

投入200萬元自蓋蒸餾場 一年僅收兩個月葉片製作精油

綠花白千層一年有三次花期,清明前後、7至8月以及11月,劉掍山僅將9至10月修剪下的枝葉進行精油製作,「白千層的花本身有微量過敏原,製作精油時得避免,另外,選擇這段時間是它葉子最茂密、最香的時候,做出來的精油品質纔好。」他說。採收除了得盤算時間,還要看天氣,通常都是下雨過後再採收,運用自然雨水洗淨葉子表面灰塵,減少工序與人力成本,同時可以降低精油雜味。

因爲不使用除草劑,採收前得先人工除草,此外,由於貨車、機具等無法進出林地,精油原料的採收一切都得靠人工搬運;大欉大欉鋸下,再砍取小欉枝葉,剩餘木材便任其在林間腐化,成爲土壤肥分與營養。劉掍山說明,倘若500公斤白千層葉原料,需蒸餾4小時以上,才能產出1公升精油,而三、四個工人一起採收一分林地,也得要花兩天時間纔有1,000公斤的原料,再費時兩天萃取精油,得來不易。

以前做水土的技能派上用場,劉掍山自己蓋佔地55坪的精油廠,以及訂做一套蒸餾設備,總共投入約200多萬元。他說,爲了工作比較快活,他請鐵工做一個大一點的鐵桶,枝條粉碎後塞進一次可以容納500公斤的不鏽鋼鐵桶裡,用鋼索吊掛,送進蒸餾鍋𬬻,鍋爐底部以猛烈柴火直接加熱。對鍋爐設備劉掍山鄭重其事,他以含「鉬」元素、能抗海風中鹽分侵蝕,而且耐高溫強度特別好的316不鏽鋼打造。

爲了提升精油品質,他以傳統柴燒方式蒸餾提煉,鍋爐蒸餾時,熱度越高,蒸氣出來的速度越快,而柴燒溫度可高達7、800度,火候穩定,溫度高且受熱面積均勻,不但節省蒸餾時間,成效也佳。另外,冷卻步驟也很重要,「冷卻成功纔有辦法萃取精油。」100度以上的水及精油蒸氣需馬上降溫到25度以下,否則精油會繼續揮發、蒸散。

歷經實驗室萃取失敗,劉掍山自蓋精油工廠,以鍋爐蒸餾方式萃取綠花白千層及澳洲茶樹精油。

蒸氣經過灌滿冷水的冷卻桶凝結,再分離純露和精油後,纔算初步完成萃取工序。

※本文未完,欲閱覽全文請詳見《豐年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詳見《豐年雜誌》。

※瞭解更多,歡迎前往《豐年雜誌粉專》。

※本文由豐年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