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保行業切入牛磺酸賽道,聖元環保董事長迴應“跨界”原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8月28日,聖元環保(證券代碼:300867)在上海召開媒體交流會,解讀上半年業績表現和新業務進展。

今年上半年,公司總營業收入微降3.74%,扣除PPP項目建造收入後,主營業務收入實現正增長;淨利潤則顯著增長11.04%至1.0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11億元,同比增長36.47%,每股收益達0.3768元。

聖元環保的主業是節能環保業務,包括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生活污水處理,其中垃圾焚燒發電業務貢獻業績佔比超90%。但就是這樣一家傳統的環保企業,近年來開始切入氫能行業和牛磺酸賽道,這種“跨界”受到了投資者的廣泛關注:有期待也有疑問。

在會上,董事長朱煜煊表示關注到了市場的疑問並進行了迴應。他表示,公司是國內最早一批從事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的企業,但這個行業正在遭遇生命週期的問題,建設週期基本已經過去,從增量市場轉向了存量項目運營。“在知道天花板的情況下,還要硬去撞肯定不行,所以我們就往新能源行業走。”

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0月,聖元環保公告,擬12.65億元投建氫能源裝備總成等項目。該項目以泉州、廈門兩地作爲試點,以廈門聖元綠色能源有限公司(簡稱“廈門聖元”)及泉州有元氫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泉州有元”)作爲項目實施主體,擬投資3.38億元在廈門市湖裡區建設氫能源研究院和氫能源裝備總成項目,擬投資9.27億元在泉州市泉港區建設固態儲氫系統活化及應用項目。

據今年半年報披露,公司氫能源研究院及研發中心實驗室公司有序穩步推進各項工作,當前主要做好技術研發儲備和示範性產品開發,並逐步推進知識成果轉化和商業化落地等工作。

“氫能是清潔能源,目前還沒有其他能源可以替代,但前端成本高、市場開拓難,什麼時候能把業務做出來需要時間。”朱煜煊說。據其介紹,公司原本業務垃圾焚燒發電的工藝流程與制氫有共通之處,固態儲氫、垃圾制氫是其兩個重要的技術方向。

就在日前,聖元環保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披露,公司垃圾制綠氫採用烘焙-氣化技術,是成熟制氫工藝的創新嘗試,已完成實驗室試驗及論證工作。

而對於新進入的牛磺酸賽道,朱煜煊表示也聽到了一些市場的聲音。

就在今年5月,聖元環保公告,下屬全資子公司擬分別進行化學藥品(食品)原料及食品、藥品健康產業項目的投資建設,擬投建項目及前期生產項目投入合計爲11.66億元。首期投資7.49億元先行建設年產4萬噸牛磺酸項目,以開展化學藥品(食品)原料牛磺酸及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確實有人會疑惑怎麼會突然做牛磺酸業務?”他解釋稱,“牛磺酸本身是一種小衆的化工原料,也是一種食品、藥品添加劑,最早在牡蠣中提取,現在通過化學工藝環氧乙烷法進行製備。而離我們拿地區域很近的地方正好有一家化工廠,其下游產品就是環氧乙烷,也就是牛磺酸的主要原料,並且用到的其他原料這家工廠也有。”

一方面是原料供應的考量,另一方面,朱煜煊表示是看中了牛磺酸行業的前景。

根據智研諮詢數據,全球牛磺酸行業在近些年呈現緩慢增長態勢,2022年全球牛磺酸行業市場規模約爲3.93億美元,產量約爲10.26萬噸,需求量約爲16.08萬噸。市場供需方面,國際牛磺酸年市場需求量在12萬噸左右,國內年市場需求量3萬噸左右。需求量以每年20%左右的增速穩步提升。據統計最新產能情況,目前全球牛磺酸已有產能13.7萬噸,遠無法滿足牛磺酸不斷增長的需求。

此外,根據2023年5月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相關公告,牛磺酸在特殊用途飲料中最大使用量由0.5g/kg擴大到0.6g/kg。在朱煜煊看來,這也是國內市場需求量提升的一個重要標誌。“現在全世界產能就十幾萬噸,日本約佔10%,中國佔90%,但中國的消耗量僅佔10%。”

但是對於這樣一個此前並未涉足過的領域,聖元環保如何在技術和、人才、市場方面建立自己的競爭力?

朱煜煊回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這些市場關注的問題,確實也是我們的痛點。在生產方面,我們引入了多位技術人員,有行業內的首席科學家,也有負責生產的資深人士。目前,核心技術團隊已經有20多位人員。同時,我們自己也在培訓技術人員。在工廠管理方面,我們在做自動化和無人工廠。”談及運營問題,他表示已經請了專業的運營機構,並且在搭建自己的供應鏈。

展望未來,朱煜煊表示,“會把牛磺酸業務慢慢做大,爭取在實現8億元以上收入的時候,會逐步從環保領域退出,往新能源和食品藥品添加劑衍生產業繼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