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胳針刊登俄羅斯疫苗臨牀實驗結果 肯定疫苗潛力

新冠疫苗美聯社

俄羅斯疫苗「史普尼克5號」(Sputnik V)成爲全球首款註冊的新冠肺炎疫苗,但只進行了第一期與第二期試驗,未完成完整實驗程序,因此安全性有效性備受西方國家專家質疑。俄羅斯把測試報告提交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進行同儕評鑑,期望能夠平息外界對於俄羅斯疫苗的質疑。

《刺胳針》4日刊登了「史普尼克5號」的兩項測試結果,測試在今年6月至7月期間進行,共有76位年齡介於18-60歲成人接受疫苗注射,結果所有人都在28天內產生抗體,並且沒有嚴重副作用

報告提到:

「這兩個爲期42日的測試,各有38名健康成年人蔘與,沒有參與者被發現有嚴重副作用,並證實接種疫苗者都產生抗體反應。」

不過,《刺胳針》也提到,仍需要進行大型和長期的測試,包括安慰劑對照組比較,以及後續追蹤,才能保證疫苗在預防感染新冠肺炎具有長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俄羅斯主權基金挹注了「史普尼克5號」的研發,基金執行長德米特里耶夫(Kirill Dmitriev)表示,這次公開報告是因應過去3周以來,外界對「史普尼克5號」的質疑。。

他更稱,既然俄方已經解開外界所有疑慮,接下來便輪到俄方對部分西方疫苗提出疑問。

《刺胳針》指出,「史普尼克5號」的早期測試顯示,疫苗會讓T細胞產生反應。而科學家一直研究T細胞在對抗新冠病毒感染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而近期研究顯示,T細胞可能比抗體提供更長期的保護。

「史普尼克5號」分兩劑注射,兩劑之間相隔21天,分別針對腺病毒Ad5和Ad26(human adenoviruses Ad5 and Ad26)。

刺胳針指出,接種疫苗志願者的抗體量是康復者抗體量的1.4-1.5倍。相比之下,英國製藥公司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接種疫苗志願者的抗體水平,大約相當於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抗體水平。」

德米特里耶夫表示,「史普尼克5號」的大規模測試已經在上星期展開,並招募了至少3000人蔘與,預期10月或11月便會有初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