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祁連山 科技養殖忙
新華社蘭州4月2日電 題:春日祁連山 科技養殖忙
新華社記者白麗萍
4月,祁連山下萬物正在復甦,多臺農用機械穿梭田間播種玉米。幾個月後,這些青貯玉米將成爲牛羊的“營養餐”。
近年來,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探索將閒置低效的土地進行流轉,每年春季先種植一定規模的飼草料,降低當地養殖成本。
走進位於古浪縣西靖鎮的甘肅羊如祥農業有限公司良種肉羊繁育場,一座座乾淨整潔的標準化羊舍整齊排布,膘肥體壯的種羊們正在寬敞的高標準羊舍內悠閒地漫步吃草、曬太陽。
繁育場技術經理郭旭說,目前繁育場存欄基礎母羊約16000只,入春也是產羔高峰期,最近平均一天產羔80多隻。“羊羔就像娃娃一樣,需要舒適的生活環境才能健康成長。”郭旭說。
甘肅羊如祥農業有限公司在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共建設高標準羊舍23座,目前正通過薩湖、澳湖及杜湖等品種雜交,選育出繁殖力強、生長速度快、產肉性能好的商品羔羊。
“湖羊是南方的羊,不耐寒,那就用耐寒的北方羊來雜交改善。”談到湖羊的育種“配方”,公司負責人張兆才如數家珍。他說,湖羊多胎多產,適應性強,“我們正在通過科學育種,依託湖羊培育出最好的肉用母本羊,讓老百姓多掙錢”。
河西走廊東段的古浪縣,地處祁連山腳下,氣候條件等適宜發展養殖業。近年來,古浪縣大力推進高標準養殖棚建設和飼草料種植,截至今年3月,累計建成高標準養殖棚21萬座以及種植各類優質牧草35萬畝。
在位於古浪縣海子灘鎮的標準化養殖牛場,伴隨着“哞哞”聲,一頭頭肉牛齊頭在等待飼草投喂。工作人員開着自動化撒料車將“美食”送上肉牛的“餐桌”。
“現如今,我們的養殖場有了一定規模,注重科技投入是養殖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古浪縣海子灘鎮養殖大戶趙藹山說,這些認識得益於兒子趙過對他的影響。
趙過從甘肅畜牧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把所學知識用到了父親的牛場。理論加實踐,趙過現在熟練掌握了牛的疫病防治、育肥、飼料科學配比等技術,並刻苦鑽研取得獸醫資格證。和父親一起積極探索,趙過找到了“自繁自養、規模養殖”的新路,提高了養殖利潤。
趙過說:“今年準備培育新的優良品種,可以進一步改良產肉率和提高飼料轉化率,提高經濟效益。幹這一行要不斷學習,提高抗風險能力、降低成本,才能穩穩前行。”
古浪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賈喜奎表示,古浪牛羊產業正向自繁自育、提質增效邁進。近年來,隨着當地加快龍頭企業引進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科技化、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不斷爲古浪牛羊產業賦能。目前當地建成規範化經營養殖合作社853家,成爲帶動羣衆發展畜牧業的主力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