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拜訪親戚孩子亂闖房間好尷尬! 專家授有效管教「3秘訣」

爲防止親戚小孩過年期間隨意闖入自己房間作亂,不少人會選擇鎖門應對。(示意圖/達志影像)

爲防止親戚小孩過年期間隨意闖入自己房間作亂,不少人會選擇鎖門應對,但身爲孩子的家長,又可以做些什麼?臨牀心理師分析,6歲以下孩子容易將眼前事物當成「自己的」,加上在親戚家時感到無聊,以致出現闖入「別人的」房間行爲,建議家長平時訓練孩子的所有權概念,再搭配3項訣竅,便不容易發生上述問題。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鬆德院區臨牀心理師王愉晴解釋,小孩2歲開始有自我意識,在父母教導下,約3至4歲能區分自己與他人的差別,成長至6歲左右便能知道自己與別人有界線,不能隨意跨界,故6歲以前的孩子仍在建構所有權的概念,較容易出現隨意出入別人私領域的行爲。

不過,她強調,孩子行爲與家庭環境、教養方式有緊密關係,家長平時應協助孩子鞏固所有權的概念,譬如,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提醒孩子,家中哪些物品是「我的」、「父母的」。家長更應以身作則,必須經過孩子同意才能拿取他的物品,再搭配以下3訣竅,便能大大降低小孩出現闖入房間行爲。

第一,在前往親戚家做客前,家長能與孩子玩情境模擬遊戲,加強他們對於所有權的概念。王愉晴說明,父母可扮演同學被搶走玩具後的哭鬧、傷心,或故意拿走孩子喜愛的玩具,讓他明白自己做出同樣事情,別人也會感到不開心、難過。

第二,家長應考慮孩子性格、特質,訂定一套獎懲規則。她舉例,若孩子活潑、好動,喜愛在陌生環境四處探索,家長應事先具體規定小孩合適的活動範圍,欲出入某些場所,必須取得大人同意。若能辦到,應按照約定給予獎勵,反之有懲罰。

王愉晴提醒,不論獎懲都必須讓孩子有感,建議家長針對小孩喜惡制定賞罰,他們纔有動力遵守規則。家長也應實現諾言,確實給予獎勵及懲罰,避免讓孩子以爲規定僅只於紙上談兵。

第三,父母帶孩子拜訪親戚家後,應爲他們介紹環境、安排活動。王愉晴表示,家長可帶小孩在親戚家走一遭,指出哪裡可以隨意出入、何處則須經大人同意。同時,大人記得安排孩子活動,如玩玩具、看書本、與年紀相仿的孩子玩耍等,避免讓他們感到無聊。

另外,王愉晴指出,有少數孩子會基於報復、故意心態闖入他人房間作亂,很可能是親子之間關係本處於對立狀態,家長平時也採取放任、嚴苛強硬、反覆不一的教養態度,以致小孩不願聽從父母指令,趁着過年機會讓家長感到難堪、製造麻煩。

她解釋,由於父母平常未能建立良好親子溝通管道,導致孩子感到不被重視,得不到足夠的愛,才用「很不可愛」的方式尋求愛。家長更應該把握過年機會,與孩子重新討論教養方式,建立互信關係。